代表委员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子落而满盘活

代表委员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子落而满盘活

【天下事·三人谈】

迟福林委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国华委员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

蔡继明代表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3月1日起,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说:“以前注册一般要一个月左右,现在从交齐材料到办成企业只用了两天时间!”

政府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只要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市场的活力就会随之迸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其牵引作用。

箭已离弦:向改革要红利

记者:当前,改革正处于深水区,犹如一场“大考”。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和看待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何在?

迟福林:当前,中国正处于重大转折期。应该这样来描述它: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转型倒逼改革,改革又面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约束,利益失衡、矛盾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堪称一次“改革大考”:第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迈进现代国家行列;第二,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场“大考”就会取得全面改革的实质性突破;第三,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是重大难题。要知道,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打破固化的利益,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李国华:我所在的是邮政行业和金融行业。从我的行业角度来看,只有坚持深化改革,行业才能迎来“新生”。邮储银行给自己的改革定位,就是专心做好“三个服务”: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这种“改革定力”获得了回报: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资产规模已达到5.58万亿元,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好势头。

蔡继明:虽然通过30多年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改革仍存诸多“掣肘”。其中,政府部门利益、行业垄断以及各种既得利益群体结成的利益藩篱,是改革的难点所在。改革之箭,已经离弦。如果说以前的改革是先从增量改起,那么到了攻坚期,就要改存量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向改革要红利,正是祛除病症的“良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