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营:无声警察陈国营(2)

陈国营:无声警察陈国营(2)

“后勤部长”

陈国营提着年货一家家串门。村民连声说谢谢。“应该是我谢你们!”这是陈国营用食道发出的声音。

当年这位城里的高中生来到村里做知青,寄住在马佐钦、唐庆连夫妇家。国营病了,一个星期躺在床上动不了。马佐钦、唐庆连和村民轮流照顾他,给他送饭,喂饭。陈国营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每次回村,陈国营都是先去唐庆连夫妇家。唐庆连夫妇无儿无女,靠低保生活。有时候工作太忙,没时间回村,陈国营就通过客运司机捎包裹给唐奶奶。新鲜的蔬菜、水果、米……都是生活必需品。怕老人生活单调,就买来电视机。时间一长,电视机看坏了,又送去第2台。

在陈国营办公室的抽屉里,有个信封专门装着唐庆连夫妇的病历。胳膊腿疼、白内障、小腿骨折……每一次看病都是陈国营出钱、张罗。不能陪的时候,就出钱请人照顾。

2013年4月,马佐钦被检查出患肿瘤,唐庆连患冠心病。陈国营赶紧把两位老人接到株洲县渌口医院住院治疗。住院11天,陈国营每天做好饭菜送给唐庆连夫妇,然后再去上班。下了班,又回到医院照顾,直到深夜。年底,马佐钦去世了。陈国营请假回廖家村料理后事,送马佐钦最后一程。

陈国营每次回村,总是打听村里情况。谁家遇到困难,他就出现在谁家。

女村民肖利华丈夫死了,大儿子打工,小儿子马海波从部队复员后患脑瘤,失去劳动能力。2004年夏天,肖利华家的土砖房被暴雨冲垮,一家三口寄住在邻居的杂屋里。陈国营冒着大雨,踏着泥泞找到肖利华。他从口袋里掏出1200元钱,塞给肖利华。

“不行不行,我们非亲非故,怎么能拿?”

“拿着。房子倒了,人没事就好。下一步我们一起把房子建起来。”

陈国营开着三轮车,顶着大太阳,从市区买了材料、家具、厨房用品等,运到肖利华家里。跑了多少趟?肖利华都数不清。3个月后,肖利华一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对陈国营说:“你真是个好人!”

第二年,马海波脑瘤恶化。陈国营赶去看望,正好撞见马海波发病,脸色苍白,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肖利华抱着儿子流泪。陈国营摸了摸马海波的手。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回到市里,陈国营接连几天跑了好几家医院。医生建议尽早动手术,费用需要2万多元。陈国营找海波商量。海波说:“家里拿不出钱,我这病就不治了……”陈国营握住海波的手:“你是战士,怎么能轻易放弃?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海波的泪眼里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

马家人四处奔走,挨家挨户恳求帮助。5元、10元、20元……凑到一万七千元。还差1万元。陈国营二话不说,拿出1万元交给马家。

12月,马海波成功做了脑瘤切除手术。在海波住院的50天里,陈国营当起了“后勤部长”。一日三餐,都是陈国营从单位食堂准备好送到医院给海波和肖利华吃。陈国营陪海波聊天,得知同病室的农民病人家庭困难,为了节省,病人与陪护亲属经常不吃饭。

第二天,陈国营又来送饭,连忙招呼大家:“来,一起吃。”原来,他悄悄增加了保温瓶的容量,带足了四个人的饭菜。农民兄弟吃着这位素不相识的人民警察免费送来的午餐,边吃边流泪。

海波和他的母亲,病友与陪护亲属——这免费的饭菜一直吃到两个病人出院。护士还以为他们是一家人。海波告别疾病,又生龙活虎起来,如今他在湘潭市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2月中旬,记者专程到廖家村了解“无声警察”的故事。

提起他做过的好事,村民如数家珍:帮身患癌症的村民许汉云联系医院;送患颈椎病生活无法自理的村民龙忠全去医院,垫付医疗费1000元;帮忙处理因车祸而死的村民彭宪安儿子后事,垫付1000元;买10吨水泥和200块玻璃,翻修学校……受过陈国营帮助的村民多达80余人。

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春说:“陈国营简直就是我们廖家村的‘后勤部长’,会说话的110。”

“警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我搞刑侦的时候,曾以为警察的职责就是抓坏人。与廖家村老百姓打交道久了,才慢慢悟出来,抓坏人仅仅是警察的职责之一。全心全意服务老百姓才是警察的最高职责。”

最高职责

走着走着,陈国营开始琢磨这条早已习惯了的泥巴路。

“咱村没企业,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要致富,先修路。我们是不是先把水泥路修起来?”2010年,陈国营找到刚上任不久的村支书唐建春,说出自己的想法。

“村里没钱啊?”唐建春挠着脑袋有些犯难。有备而来的陈国营掏出一张存折交给唐建春。打开,10万元。这是陈国营一家的存款。“国营,这怎么行呢?”“钱就是用来花的。我这钱不够,只是带个头。剩下的,我们一起想办法筹吧。”

陈国营和村主任列了一个名单,上面是从廖家村走出去的企业家。白天上班,晚上陈国营还出去跑,周末就更别说了。

政府拨款、企业家和村民捐款,加上自己家捐的10万元,共筹集110万元。最后还差10万元缺口。怎么办?

陈国营失眠了。最后决定,找母亲借十万元。母亲很支持,拿出自己的养老金交给陈国营。

2012年4月,水泥路动工了。

修路要填塘,牵涉到个人利益,有的村民不干了,甚至怀疑陈国营:一个外乡人,这么尽心尽力修路,他有什么好处?

陈国营耐心上门做工作:“路是大家的。我们都要做点牺牲。”

夏日炎炎,陈国营带着凉茶、水果、毛巾来到施工现场发给工人。拜托他们把路修好。当工人知道来慰问的人并不是包工头,也不是村干部,而是一名人民警察时,他们感动地说:“头一回见这样的警察,真是好样的!”

廖家村一共有480户人家,1850人。陈国营成了廖家村的第1851个荣誉村民。

陈国营不是富翁。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上下班只坐公交车,从不打的。皮鞋脏了自己擦。上班穿警服,回廖家村穿便服,一件衣服要穿十来年。

小区里有个老师办了一个“无喉人”发声培训班。主办者有心请陈国营去兼职授课,有报酬。陈国营婉言谢绝。

可是,每天晚饭后,他总是与妻子汤素平一起在小区散步,有意无意去撞上那些来自各地的“无喉人”,告诉他们如何用食道发声,与他们谈心,帮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当然是免费的。

陈国营的儿子陈昱名是一名交通警察。他告诉儿子:“当警察得有自己的原则,遵纪守法,不越雷池半步。”

廖家村有个年轻人陈狄鑫,成绩一直优异,2007年,高考揭榜,小陈的分数距离二本分数线差9分,被一所三本学校录取。家人希望他复读,他不同意,与家人吵架,赌气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撕了,打算外出打工。

陈国营知道这件事,主动找他谈话:“你还年轻,不要灰心,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上其他学校一样可以成才。你可以去读警校。那里也锻炼人,出来可以像我一样穿上警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陈国营开导下,陈狄鑫刻苦学习,终于走进了湖南警察学院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陈狄鑫考醴陵市公安局,想让在市局工作的陈国营帮忙找关系。但陈国营拒绝了:“今年考不上就明年考,反正得靠自己。”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