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三言两语”做好群众工作

[求是]“三言两语”做好群众工作

摘要:语言是透视心灵的窗口、人际交流的媒介,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学识能力、道德修养,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勤于动脑、勤于动笔,练就深厚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做到开口能讲、字字珠玑。

语言是透视心灵的窗口、人际交流的媒介,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学识能力、道德修养,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人民群众的家门口展开,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接触群众离不开语言沟通交流,而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却害怕跟群众交流、不会与群众沟通。通过群众这道坎、打开群众心门,需要掌握“三言两语”这把“金钥匙”。

要言简意赅。事以简为上,话以简为贵。语言是门艺术,运用的精髓,在精不在多。最会说话的人,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常讲话、讲长话,能一句话讲完、几个字表述清楚的问题,非要讲成百上千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问题的重要,才能展示自身水平。开会讲话、张口说话都是装腔作势的官话、千篇一律的套话、无比正确的废话、不切实际的空话、欺上瞒下的假话,这样群众听了枯燥无味、了无生趣,不能入脑入心入行,失去了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的功效,很大程度上也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小平同志讲话简短有力,“发展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等等,言简意深,让人听了忘不了。讲长话不是不可取,关键是要尽量不讲无用话,不用无关词,一句话能说明问题的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讲清楚,讲出来的话简短精炼、言简意赅,让群众易懂、易记、易接受,而不是山路十八弯绕来绕去,看似自己讲话很有水平,实则是让听众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勤于动脑、勤于动笔,练就深厚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做到开口能讲、字字珠玑。

要言必由衷。古语云:“为民立言,唯真为美”。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讲出来的话,要使人愿听爱听,就得要“真”,而群众最爱听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话。实际中,一些干部放松了党性修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严重,过于看重个人得失,担心讲真话,得罪别人,讲心里话,别人“抓辫子”,心里有话不敢实事求是地讲。有些同志作风飘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基层情况不明,看问题缺乏高度,想问题缺乏深度,面对复杂的矛盾问题不会讲既合乎事实又反映真相、对解决新问题有针对性的新话、真话和实话。有的地方民主氛围不浓,党内生活趋于庸俗化,一些同志被磨去了棱角,失去了个性,不愿也不惯于讲心里话。要真正接近群众,就必须克服言不由衷的弊病,深入基层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和群众多一些沟通互动、多一些开诚布公、多一些推心置腹,只要是真心实意与群众沟通,偶尔话说错了也没关系,不对就改,错了就纠正,群众照样愿意听得进,这样才能不断了解新情况,掌握新问题,提出新对策,赢得群众的掌声和认可。

要言尽意止。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人们都喜欢听通俗易懂、有真情实感的话,反感言之无物、拖泥带水的套话空话。鲁迅先生说:浪费他人时间等于图财害命。那么浪费自己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有的干部认为,讲话长点可以帮助群众深化理解,会产生良好效果。研究表明,一个人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长了大脑就容易疲劳,注意力就会分散,记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若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讲了半天也没说到正题,话讲完了台下听众还是一头雾水,群众就会心烦意乱、怨声不已,不但不能吸引他们听下去,反而会让他们心生厌恶。当前,改革任务艰巨,需要基层群众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常常把时间耗在冗长的会议和废话中,势必会耽误许多该干的事情。党员领导干部要养成长话短说、繁话简说、套话不说的好习惯,注重讲话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针对性,话前有准备,话中现思考,把握好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去粗取精,去繁就简,话一说完意思就表达清楚完整,不给人以迷糊揣测的空间,达到话半而功倍的效果。

要一语中的。打蛇打七寸。说话与做事一样,须抓要害和关键。语言的对象是人,就像弓箭的靶子,语言的靶子就是人心。干部与群众说话,只有把话讲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才会愿意听乐意听。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批评一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的现象,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源在于箭走偏锋,没有中的,没找到与群众沟通的关键点。京剧《铡美案》中,包拯查明案情真相、欲铡陈世美时,因皇亲国戚横加阻挠,萌生怵意犹豫不肯行刑时,秦香莲说道:“都说你是包青天,原来你也官官相护有牵连”。这一句话,重如千钧,直击痛处,顷刻间激起包拯胸中的正义之火,他矢志宁可不为官,也要伸张正义,终将陈世美就地正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尽管铡美案的故事已为历史美谈,但秦香莲那句经典话及其产生的效应却值得我们深思。言不在多在管用。只要说到要害处,即便是一句话一个字,也能达到一言千钧的效果。党员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言群众之所盼,学会用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讲群众关心的话、实在的话、能兑现的话,这样的话才会有人愿意听,作出的决策才会有人拥护。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