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浩特:为民服务“主题工作法”(3)

内蒙古乌兰浩特:为民服务“主题工作法”(3)

群众冷暖有人问 实心实意服务群众

只有把身心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真正知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才能把准群众需求的“脉”,找准群众困难的“结”,才能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儿上。

乌市林业局通过“走访日”了解到,前两年兴安盟委办公厅作为五丰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帮建了4座温室蔬菜大棚,承包的村民淘到了“第一桶金”,村民们对这个项目非常认可。群众的需求,就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号令。林业局随即结合“研讨日”,与“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确立了发展葡萄大棚的发展思路,去年帮助协调解决了建设80栋冷棚所需用地的问题,又陆续投入20多万元,为村民提供4万株大棚果苗,今年又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这不,眼瞅着葡萄苗绿茵茵的抽枝发芽了,成活率达到了99.9%,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拓宽了,老百姓脱贫梦也快要实现了!

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首要任务,推行“走访日”、“研讨日”,通过“问民需”、“理思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据了解,主题工作法启动以来,乌兰浩特市共下派1000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974条,帮助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13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642件。其中,今年1、2月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36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65件。

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72岁的村民姚桂兰,右腿残疾多年,行动不便,生活困难,亟需安装假肢。结对帮扶干部、乌市综合执法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壮得知这一情况后,明确了“服务日”的重点,多方协调为老人筹集了1.6万元安装费用。资金筹集到位了,可是老人行动困难,不便就医。王壮一次次背起老人,前去就医,今年春节,姚桂兰老人也乐呵呵的屋里屋外地张罗起年夜饭来,她逢人便讲:“王壮就是我的腿。他侍候我,比我儿子还细,我要有这样的儿子多好!”

把解决基层困难和群众问题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落脚点和根本要求,推行“服务日”、“化解日”,通过“办实事”、“解心结”,让群众在得实惠中感受到党的温暖。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2338万元,捐赠物资总额197万元,排除化解矛盾纠纷108件,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160场次,参与活动人数2万多人次。其中,今年1、2月份投入帮扶资金4.6万元,捐赠物资总额22.4万元,排除化解矛盾纠纷18件。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