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革是更加艰难的剥离 (2)

社会改革是更加艰难的剥离 (2)

社会改革是更加艰难的剥离

记者:今天的改革所面临的阻碍,与30多年前也完全不同。社会改革要克难攻坚,要敢于啃“硬骨头”,您认为这根骨头“硬”在哪?

夏学銮: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说它是比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更加深远的社会变革。

社会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到政企关系,而且涉及到政社关系。经济体制改革解决政府功能对于经济事务的剥离问题,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政府功能对于社会事务的剥离问题。因为传统上政府管的社会事务比经济事务要多得多,因此这是比第一个剥离更为艰巨、更加复杂的任务。这两种剥离的本质,都是对“官本位”的打破,第二种打破比第一种打破更加困难,因此也更加难能可贵。

记者:您谈到政府功能与社会事务剥离的问题,新一轮改革方案中也提出理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其目标被认为是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关系。这样的“小”与“大”,将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

夏学銮: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举措涵盖多个攻坚领域,透露出的改革信号令人期待,也使得2014年改革的起步与破冰更为重要,它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新一轮改革的信心,群众正拭目以待,政府怎么改,是不是真的改。要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首先就要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三不能”的关键是弄清政府的功能定位,该政府部门管的事情政府决不能不管,不该政府部门管的事情政府不能越俎代庖,要坚决不管,“拿得起、放得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真正途径。

社会改革要寻找新的平衡

记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政治经济关系日趋复杂。改革不仅要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还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这样的全方位变革,怎样才能找准它的平衡点?

夏学銮:改革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同等受益,我们所追求的改革目标是公平。在“统筹兼顾”的基本政策指导下,平衡点将侧重我们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短板”之所在。唯有补齐其短,才能实现真正的平衡。这样的平衡点包括老弱病残等传统民政对象—社会弱势群体、农村失地农民和城市新贫困人群、自谋职业与立志创业者、因自然灾害与家庭变故返贫者等,此外还有平等享受教育等社会公共资源、社会公益事业和医疗救助体系、区域发展等问题。

中国新一轮社会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就在于打破两极分化的利益固化格局。要实现社会公平,最迫切需要实现突破的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社会改革最大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打破僵化的工资制度和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多方面深层次的体制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公平分配。

今天的改革如何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呢?这取决于今天的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当前什么问题最影响社会发展?首当其冲就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问题。这个坎要是能迈过去了就马力强劲,迈不过去,“低度民主陷阱”等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可能到来。这个问题的解决会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