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摘要: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鲜明观点。敢于担当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和必备素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鲜明观点。敢于担当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和必备素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敢于担当的内涵要求

敢于担当从本质上讲,是我们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是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是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从现实看,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坚持正气、维护真理、实事求是的政治自觉,特别是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原则性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在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前,坚持实事求是,不随波逐流,勇于坚持真理。

二是在改革发展的大局面前,要有找准位置、认清责任、担责履责的意识和能力,在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支撑大局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主动作为、贡献力量。

三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思想境界,做到在难关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

四是在不正之风面前,要有坚守原则、保持本色、敢于斗争的品质操守,能够排除干扰,守住思想阵地,敢于和善于与歪风邪气做斗争,不搞庸俗的好人主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深化认识弘扬敢于担当精神的现实必要性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敢于担当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优秀品质。当前,我们担负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迫切需要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品质。

敢于担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意味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利益、产生利益冲突,如果不敢担当、怕触及矛盾、不敢啃硬骨头,改革将寸步难行。敢于担当最重要的内涵是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敢于担当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新思想层出不穷,能否在时势变化中与时俱进、遵循规律、把握前沿、创造机遇、抢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敢于担当的意识、勇于担当的气魄、善于担当的能力。

敢于担当是正本清源、反对“四风”的需要。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反“四风”,不能担当、不会担当、不善担当、不愿担当是“四风”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不讲有为、只讲无过,不讲批评、只讲和气,不敢担责、只图诿过,这四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工作的开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