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落实政治上入党要求的现实着力点
强调党员政治上入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党建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针对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从落实政治上入党要求出发,把党员思想上入党、组织上入党与政治上入党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比以往更具针对性、实践性的新思路、新办法,使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1. 以政治素质为要素,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选拔工作。落实政治上入党的要求,首先要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入手。在这一环节,由于入党积极分子还缺乏党内生活的实际锻炼,还不受党的规范约束,因而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要以其基本政治素质为主要内容来进行。这是因为,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政治素质中政治品德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而在选拔入党培养对象阶段,党组织要重点考察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品德。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对入党培养对象,一般至少要经过两年以上的党组织培养教育,这时培养对象应当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党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进而使发展工作提上了日程,其政治素质考察的重点应由政治品德方面突出到政治态度方面。具体到对发展对象政治态度的考察,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知度,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认知度,对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认知度,以及在实践中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组织交办任务、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现等。通过这样的考察,从源头上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
2. 以政治表现为主要内容,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政党是政治组织,而不是经济组织。因此,在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落实政治上入党要求,就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就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系统的政治标准来把握;就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一贯强调的重在现实表现的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简单地把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政治上是否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看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财产是怎么来的以及怎么支配和使用,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就要突出对党员实践行为的考察,在日常工作中看其政治品德,在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看其政治素质,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看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看是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简单地说,要把看政治表现的要求进一步具体体现到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 以政治理想为主要方向,做好教育塑造党员工作。理想是人生奋进的最大动力。这种动力一方面源于个人理想,即对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源于政治理想,即对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个人理想与政治理想常常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没有个人理想就没有动力,没有政治理想就不会达到一定的境界,但要真正有机结合又十分不易。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于:不仅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而且主张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统一到为政治理想的奋斗之中,将个人的进步发展融入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之中。因此,能否确立远大的政治理想,能否处理好政治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直接考验着每一个共产党员政治上的先进性和成熟性。这说明,落实党员政治上入党的要求不仅与思想上入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更加强调政治理想在党的大熔炉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坚持以政治理想为主要方向塑造党员,必须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在当前要特别强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检验一个党员是否具有政治理想,在政治上是否合格,主要应看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和具体作为。所以,落实党员政治上入党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以培育远大政治理想为根本方向,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实目标,努力使广大党员的个人理想自觉地、脚踏实地地统一到为政治理想奋斗的实践中。
4. 以政治纪律为主要标准,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党的政治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遵守和执行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是党内衡量是非的基本标准,也是考量党员是否合格的底线。落实党员政治上入党要求的关键是要将党的政治纪律落到实处。针对党内现状,以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解决党内违规和部分党员不合格的问题,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细化党员标准,增强党内规范的科学性。比如,对老党员、对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提出不同于普通党员的要求。二是提高党的纪律的权威性。改变以往过于原则宽泛,不易具体操作,往往要求高而处理松的状况,实现党纪执行的规范化和不合格党员处理的常态化。三是选准突破口,增强政治纪律的严肃性。比如,当前就要以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一系列整肃党纪、转变作风的实效,取信于民。
5. 以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础,做好党员积极履行权利义务的工作。落实党员政治上入党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落实党员权利与义务的过程,也是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从实际出发,当前要着力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党内平等的同志式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规范,逐步扩大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范围,广泛动员和支持党员直接参与党关于重大问题的决策讨论,鼓励党员在党内自由地进行讨论和批评,提升党内自我监督、自我纠偏、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大局观、政绩观、群众观和责任观的教育,着力解决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地方创新发展的关系、立足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的关系。既要大力发扬民主,又要强化政治纪律,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度。以大力发扬政治民主,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以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党的决策有效贯彻落实。
6. 以坚定政治立场为根本,做好党员干部防腐防变的工作。致力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对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落实党员政治上入党的要求必须着力在坚定党员政治立场上下功夫。坚定政治立场,说到底就是要求党员坚持党性,坚持执政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针对现实情况,尤其要突出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理论上要明确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执政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上要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坚决同或以党性高于人民性来否定人民主体地位,或以人民性高于党性来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言行做斗争。二是强化党员干部人民公仆意识。明确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撼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当好人民公仆的根本途径,只有建立和落实人民公仆的实现机制,处理好履行公职的必要条件与“特权”的关系,才能防止党员干部由“公仆”蜕变为“主人”,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重蹈苏联共产党失败的覆辙。当前,要紧紧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着力在构建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的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董树君,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蔡常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