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沂蒙精神与时俱进、锤炼升华,成为山东人民密切党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本质是党同人民的血肉相连、鱼水相依,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一、沂蒙精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艰难的革命岁月,沂蒙人民死而不悔地爱党爱军,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这震撼人心、启迪灵魂的革命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广泛、最牢固、最深厚的工作基础和力量源泉,夺取战争胜利、获得执政地位,离不开人民群众;巩固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离不开人民群众。
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是在沂蒙人民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党和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在党的领导下,沂蒙老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实现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开办文化夜校,组织农民学习,沂蒙人民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翻身解放。这些丰富具体的为民爱民实践,使人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点燃了他们爱党爱军的极大热情,坚定了他们义无反顾跟党走的决心,筑牢了沂蒙精神的根本基础。
体现了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沂蒙革命根据地,我们党勤勉务实、踏实做事,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开展认真细致的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党的政策,在沂蒙根据地创造了很多适合群众口味的宣传教育形式,为沂蒙精神培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建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在征集军需物资,发动青年参军、民工支前、输送情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体现了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国民党相比,共产党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共产党的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廉洁自律,向老百姓展示了共产主义者的良好形象,使他们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进而迸发出与党生死与共的思想觉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