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知识分子的深层焦虑
要化解知识分子的深层焦虑,釜底抽薪之策是要消散社会之“霾”。社会之“霾”是社会风险的通俗表达,社会风险根源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实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直接产生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利益调整及其内在矛盾。“霾”之根在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论就是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变戏法,更不是诡辩法,辩证法强调两点论,更强调重点论。一要善于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绝不放松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二要善于处理好“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辩证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三要善于处理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为民务实清廉,充分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要善于处理好政府管制和公共服务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解决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公共安全等民生问题;五要善于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辩证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六要善于处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既要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的他律的约束作用,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又要充分发挥德治的自律作用;七要善于处理好社会管理和社会自治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和团体作用的同时,防止无政府主义倾向蔓延;八要善于处理稳定与冲突的辩证关系,要明确和谐是稳定与冲突的对立统一,绝对的、静止的、无冲突的稳定状态是不存在的。
要化解知识分子的深层焦虑,攻心之策是通过中国梦凝聚价值共识。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追求的通俗表达。无论从内容实质,还是话语形式来说,中国梦都有利于凝聚价值共识和重塑精神家园。与此同时,要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旗帜鲜明、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地批判和讲清西方宪政、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迷惑性和危害性,为凝聚共识扫清障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前凝聚共识远比制造分裂重要,请勿通过各种方式给知识分子贴上“左”或“右”的标签,从而放大知识界的分歧。其实,“左”和“右”并无非常明确的理论分野,而且对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他们也没有“左”“右”概念,在调查中,有超过70%的知识分子,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派。对于当下的知识分子来说,除去少数西方代理人,大多数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希望中国明天更美好,只不过各自提出的实现路径不同而已。
要化解知识分子的深层焦虑,制度之策要通过加强智库制度建设,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提供平台。伊斯顿在分析政治系统时曾指出:如果系统正常的输送通道远不能适应输送大量要求的需要,会招致输送通道阻塞和输送失败,这是造成系统容量压力的主要根源。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对化解社会之“霾”有心无力,建言献策的通道狭窄,由此感觉说话没人听,建议没人睬,远大抱负无法实现,满腔热血无处挥洒,导致深层焦虑。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拓宽进言通道,畅通政策建议的上传渠道,为知识分子提供实现抱负的平台,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知识分子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建议或批评的方式参与经济社会的决策与管理。通过加强制度化的智库建设,可以搭建起知识界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加有效地汇聚智慧,凝聚力量,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使其在为国家贡献智慧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缓解社会性焦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