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反腐败 促发展

甘肃:反腐败 促发展

在促进发展方面,我们往往注重资源、环境、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其实,反腐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也是一种间接经济投入。通过加强反腐败建设,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腐败会导致落后。在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2008年透明国际发布各国清廉指数排名》中,通过比较18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一些腐败最为猖獗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些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同时,该资料还显示,在一些腐败日渐严重的国家,经济也正在走下坡路。最终透明国际研究认为,贫穷与腐败存在因果关系,腐败严重的国家与贫穷地区大致重合。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腐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腐败盛行,非生产行为泛滥,人们普遍拉关系,走后门,寻租行为严重,结果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经济也就很难再上新水平。印度是这方面的典型。印度于1950年独立,并开始实行代议制民主,但经过五十多年的和平发展,国家仍处于低发达状况,贫困和落后现象普遍,被发展研究界称为“印度病”。所谓“印度病”就是指政府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管制,但对企业的管制也增加了官员决策权的范围,由此产生官员贪污蔓延。这反过来又使官员对保护这种权力有直接利益,于是贪污腐化进入了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循环圈。

一方面,腐败导致落后,另一方面,落后又进一步加剧腐败,腐败与落后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攀比效应,落后地区的权力所有者往往会有着更高的腐败积极性。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人们普遍变富了,对落后地区的权力所有者也是一种经济刺激。但在落后地区,由于人们收入普遍低下,一些落后地区官员为了与发达地区官员收入看齐,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连面子也不顾,结果导致腐败程度更严重。由于落后地区人们致富的手段有限,环境恶劣,资源贫乏,这时权力往往会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可有效利用的致富手段。所以,在落后地区我们也常常看到,对权力的追逐往往非常激烈,而且越落后,人们当官的欲望越强烈。

腐败不仅制约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制约了落后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落后地区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反腐败。

首先,对腐败问题要实现零容忍。如何实现零容忍?一是需要部门零容忍。对于群众举报的问题,不管大小,有关部门必须要彻查追究,不能互相推诿,不负责任。二是需要制度零容忍。在制定反腐败制度时,不管腐败程度严重与否,都要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严惩特点。三是需要群众零容忍。对于大小腐败问题,群众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何人一旦发现有腐败问题,就应立即举报或反映情况。

其次,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败制度建设一定要与特定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制度设计要体现重点关注一把手原则。腐败主要体现在一把手上,抽查也应主要抽查一把手。制度设计应体现隐蔽性原则,比如,多一些私察暗访制度设计效果就比较好。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