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县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形象地把乡村比作“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把乡镇干部比作“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地基”、“钢筋”之比,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站在乡镇干部的角度来看,更觉贴切无比、责任重大。
“地基”牢方能大厦稳。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是社会组织体系最基础的一环、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神经末梢”,乡村工作搞得好不好,事关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描绘了路线图。如何让顶层设计最终落地,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成真?乡村一级最关键。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打牢了乡村这个“地基”,小康梦、复兴梦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党的执政大厦才能稳固。
“钢筋”实方能“地基”牢。乡村干部担负着地基中钢筋的角色,地基是否牢固,全靠钢筋结实与否。乡村干部“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与老百姓接触面最多、最广,他们的素质、形象是老百姓对政府、对党最直观的感知。这份责任要求我们时刻把老百姓的需求冷暖放在心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什么,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乡村干部必须时刻关注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道考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铸实“钢筋”,打牢“地基”。在乡村一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要以群众为镜。群众是干部最好的镜子,乡村干部要常用、善用这面“镜子”,用它照出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工作实绩的不足。二要拜群众为师。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乡村干部要向群众学习,做到知农时、懂农事;向群众学习,掌握基层语言、基层经验、基层方法。三要为群众谋利。为群众谋利、解决群众诉求是基层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实践活动中, 乡村干部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利益为终极追求,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提高本领,铸实“钢筋”,打牢“地基”,不辜负总书记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
(作者系宁乡县夏铎铺镇党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