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些被查出严重问题的贪官此前能顺利通过收入申报,并在此间得到重用和升迁。收入申报某种程度上成为贪官糊弄上级的“廉洁”证明。例如有“房叔”之称的广东官员蔡彬在被曝光前两年,均申报其本人持有房改房一套、儿子持有自建房一套,实际上全家却拥有20多套房产。而被称为“房婶”的广州城建系统退休干部李芸卿也未如实申报房产数据。可见,官员财产申报信息漏报、瞒报并不鲜见。加上申报结果不对社会公开,缺乏公众监督,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威力的式微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前,中国反腐正在大力推进,完善和改革干部收入申报制度显得非常必要、迫切。正如长期致力于财产公开研究的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完整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包括“申报、调查审核、公开、监督、问责”5个环节。但现在实行的收入申报制度存在缺陷,对于申报内容缺乏审查,对于申报结果缺乏公示,以及对于谎报、瞒报行为缺乏惩治。不填补这些漏洞,收入申报制度就很可能沦为形式和摆设。
因此,眼下亟须完善和改革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不但要加强顶层设计,对申报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完善和修改,同时在执行中还离不开刚性的法律约束以及社会监督。只有多方着力,方能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启示与思考】
说起官员财产公示,民众往往同反腐倡廉、肃贪治污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出现过许多官员因为没有藏住不法财产的“狐狸尾巴”而被绳之以法,“房叔”、“房姐”就是明显例子。
由于官员财产公示确有一定的抑腐扬清的作用,一方面,群众对官员财产公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期望通过财产公示遏制官员贪腐。另一方面,官员对财产公示的心态十分复杂,有的人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有的人随波逐流、瞻前顾后,有的人理直气壮、光明磊落。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官员财产“合法度”不同。
事实证明,有不法财产的人面对财产公示的“镜头”常常坐立不安,有灰色收入的人面对“镜头”则要梳妆打扮,财产合理合法的人面对“镜头”则可面色不改,气定神闲。
在本案例中,表格短,竟成了官员财产申报的“拦路虎”,迫使官员不得不“造假”,当真是一则笑话。表格有限,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怎会被一个小小的表格束缚住呢?即便表格容量小,涉事官员也可“解放思想”,将实情另外附上。拿表格短说事,或是不愿配合的托词。
当然,可填住房数量设上限,确实也是不小漏洞。看上去,它暴露了设置的“死板”,但细究之下,恐有更严重的成因,那就是申报制度中的随意化和敷衍化倾向。或许表格设计者就认为,申报就是种形式,如何设置无关紧要。如果说,官员财产瞒报,常被归咎于顶层设计缺位的话,那表格充其量只是“执行末端”的不合理。
官员财产公示已经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开弓没有回头箭。但由于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借鉴,官员财产公示更需要稳扎稳打、蹄疾步稳,任何操之过急、期望一蹴而就的举措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实质上,在“房叔”事件曝光后,广东方面就已规定:官员不如实申报财产先停职再调查。但如果让“表格短”成为一些官员瞒报财产的开脱理由,惩治再有力也都会被“化解”。所以说,要督促官员财产如实申报,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末梢治理,绝不能卡在“执行末端”上。
在官员财产公示中,可能会出现此次广东预留表格不够等不尽人意的情形,但是作为民众,要以一颗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到国家稳步推进财产公示制度的决心。作为各级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行财产申报制度,把自己的财产“讲清楚、说明白”,对自己是一个保护,对公众是一个交待,万不可以抵触之心,敷衍塞责地对待财产公示,倘若制度设计有可能让申报事项“被遗漏”时,切莫遗忘自己的申报责任,该填的都填上,让自己在财产公示的“镜头”面前始终理直气壮、坦坦荡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