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知即改,回应群众关切
“对群众的意见要当回事,要认真做,做得了的要给群众有个回应,做不了的要有个解释。”这是王三运对和政县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环节提出的基本要求。
并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有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解决与否,要遵循事实,最为重要的是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认真对待。
不将征求到的意见束之高阁,就要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
和政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知行合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变化。
针对一些信访案件久拖不决、群众怨气较大的问题,开展了“化积案、解诉求、促稳定”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接访。
针对一些乡村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群众意见较大等问题,开展了“查低保、纠偏差、促公正”活动,全面清理和强化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着力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平、进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
针对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多头收费乱收费、投资环境不宽松等突出问题,开展了政府系统“减费、放权、规范”活动,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
针对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普通群众办事难上加难”的顽疾,针对有的党员干部对老百姓态度冷漠,对其诉求熟视无睹等“四风”突出问题,提出牢固树立体验式管理和用权为民理念,推行服务清单制、作风承诺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力搞好服务群众工作。
紧扣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事关民生的常规问题、由来已久的根本问题,和政县不拖不等,下大力气进行整改。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活动始终,将听取意见与回应群众诉求相结合,按照收集到的意见和查摆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梳理归纳,分级交办、分级整改、分级建章立制。采取“一个(类)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措施,做到边学边查、即知即改。
悄然在变,心门彼此敞开
县工商局服务大厅里的一道铝合金门,最近拆掉了。
原先前来办事的群众隔着这道门和里面人说话,现在彼此可以面对面交谈了。另外还有一些变化在这里悄然发生:取消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验照和年检、“权力清单”公示上墙、消费维权进田间。有些变化甚至很小很小,比如免费提供打字复印服务,却实实在在方便了办事的群众。
“以前群众认为我们就是收费罚款,上面安排了我们查一下,人家投诉了我们才处理,现在我们将监管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坚说道。
“服务态度好,效率高。”替亲戚前来办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的高雅琴手里拿着执照,说道:“第一次来递交了材料,今天第二次来已经办好了,中间其实应该再来一次,但他们在电话里核实了一下信息,再没让我们跑。”
“我们本身就是个服务行业,一个起立、一个微笑、一个问候,给群众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服务意识要牢记在心。”办事大厅里的工作人员马莉娟这样认为。
一些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无形隔阂正在悄悄融化。
在陈家集乡,陈家沟村村民马忠祥推开乡党委书记买福元的办公室,非常自在地坐下来喝茶聊天。“有矛盾纠纷就找书记嘛,没矛盾纠纷就说说话。”而买福元闲暇时,也会走到马忠祥的补车胎摊子上,与老人家拉拉家常。
在城关寨后寨子村,邻近几个村的干部正聚在一起学习。后寨子村的村支书赵荣性子直,说话也直,“以前跟上走过场,你搞形式我也搞搞形式。现在县乡干部变化大,下乡多了,做事实了,群众困难确实解决着呢。以前办个事三声问不响,现在随叫随到马上解决。我们看上面呢,上面精力大,我们精力也就大。”
在新庄乡何马家村下任家村,县统计局局长杜斌走进村民任国珍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他撩开门帘,熟门熟路地进屋搬了个小马扎坐下。春节过后,这已是他第6次走进这个农家小院。任国珍也没把他当外人,两人聊起了任国珍孙女上学的事。
“原来,干部下来了,群众见了腰一扭转身走了,现在一见你,抓住手往家里喊。”杜斌感受到的变化非常细微非常真实。
在和政县,从2月初开展至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确带来了许多变化,有些变化看得到,群众眼下已从中得了实惠;有些变化在心头,看不到却影响更为深远。
“从干部领导群众到干部服务群众。”这是买福元的感悟。
“你肚子不疼,就不怕吃西瓜。平时你若不吆三喝四,把自己当老爷,就不怕群众提意见。”这是赵坚的体会。
“群众对我们的支持与否关键在于干部的态度和作风。我们需要继续努力,赢得群众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是杜斌的心里话。
相信,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他们还会有更多的体会、更多的感悟,而群众也一定有更多的心里话要说。
驰而不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