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比美国更严峻的饮食健康危机(2)

中国面临比美国更严峻的饮食健康危机(2)

城市化对饮食和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城市化与饮食息息相关。如果比较超大型城市(比如北京、重庆)、小城市、城镇和农村,过去确实越是大地方越容易患肥胖和慢性病。但如今肥胖人口数量和慢性病发病率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中增长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应用,减少了身体的能量消耗,而他们的饮食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都有便利店,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可以更容易地买到价格低廉的半垃圾食品。这快速地改变了他们饮食性质,疾病也就转移到更多低收入群体的身上。

下个十年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慢性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增速是空前的。这一代中国人比上一代平均重8到15公斤。除非政府采取强力措施控制食品市场、成本和价格,否则接下来十年食品引发的健康成本会十分高昂,政府将开始为是否有健康的劳动力而担忧。情况不容乐观,而且这还只考虑了饮食和肥胖的因素,还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及其与上述问题相互作用的情况。肥胖会损害人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人对环境污染的抵御能力——如中国当下存在的土壤、空气和水污染问题。此外,上述环境危害本身还会相互作用,使问题更加复杂。

是否有类似的饮食结构变化经历可供借鉴?

泰国、墨西哥、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智利和巴西等中低收入国家都高度重视饮食结构改变带来的问题,并认真采取措施应对。比如,墨西哥对垃圾食品征税,并限制不健康食品做广告。上述措施是否会有效还需要再观察几年,但我们知道这些措施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起了作用。中国对这些事例置若罔闻,甚至从不提及。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大多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都没有得到治疗,这意味着15到20年内中国有大批人因此致残,失去四肢或视力。

健康的中国饮食应该是怎样的?

回顾建国前(1949年前),90%中国人的饮食就是简单的米饭、蔬菜和少量的动物性食物。精致的美食仅在精英阶层中才有。现在的调味方式多种多样,人们的饮食文化也随着现代化的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油炸和油脂的使用。湖南如今的饮食与二三百年前差异很大,我认为很难恢复到以前的样子,除非有来自政府方面的强有力措施。更健康的中国饮食应该是以米面为基础,少油,多蒸、烤和炒的食物,多一些豆类外加适量的健康的肉食:如鱼、海产品和鸡肉,少量肥猪肉。像豆腐、豆类菜肴这样前辈人经常吃的东西应该回归餐桌,人们应该吃更多的蔬菜,减少油脂和糖分的摄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