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薛宣:锁匠开启爱心之门

宋薛宣:锁匠开启爱心之门

配钥匙、修表、理发……在大兴王府井百货前的广场上见到宋薛宣时,他正带领着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为过往的市民提供服务。当时已临近中午,宋薛宣的鬓角、后背上淌满了汗水,但他顾不上擦一下。

宋薛宣的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这期间,服务队由最初的8个人发展成为正式队员33人,志愿者上万人,志愿服务次数也多达80余万次,为上百万人送去了“雷锋般”的关怀。对此,有人曾这样评价:他们不是春风,却把温暖送进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他们不是秋雨,却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提起自己的善举,宋薛宣也颇为自豪:“有些人说我们傻,但我觉得奉献才是福!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肯做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每当看到我们帮助的人生活得快乐幸福时,我们就会有莫大的幸福感!”

 当兵期间学会修锁技术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平时,宋薛宣总喜欢哼唱这首歌,甚至把手机铃声也设置成了这耳熟能详的旋律。他说,自己矢志不移“学雷锋”,与这首歌有关,与在部队的经历有关。

宋薛宣出生在山西稷县一个农民家庭,19岁时参军,成为北京卫戍区某部一名普通战士。入伍的第4天,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雷锋精神,第一次学会了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宋薛宣被雷锋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我觉得雷锋太伟大了,我要向他学习。”回忆往事,宋薛宣依然十分激动。

从那以后,宋薛宣从身边小事做起,帮战友洗袜子、清扫食堂、捡牙膏皮、补羽毛球拍……学雷锋“越学越上瘾”的他为了更好地服务战友,利用业余时间学补鞋,学修车,连后来他赖以谋生的修锁配钥匙,也是那时候学会的。做好事越做越多的宋薛宣成了连队上的名人,还因此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1983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历练了5年的宋薛宣退伍了,回到了老家。可家中的窘境却让这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坐不住了:几间茅草房,存款不足几百元。深感肩上担子重的宋薛宣怀揣15元钱,再次来到北京“闯天下”。

9个个体户组队学雷锋

刚到北京那会儿,宋薛宣在一家小旅馆落脚,而每天5角钱的住宿费成了他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生存下去,他在路边摆起了修锁摊。慢慢地,他的生活有了起色。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宋薛宣的“雷锋梦”一直没断。 1987年,他参加了一个学雷锋活动,结识了8个同样热心公益的个体户,便提议成立一个服务队。没想到大家都同意,并推举他为队长,就这样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第一次做好事,宋薛宣就领着大家回到自己的部队。战友们一看,喜笑颜开,“‘雷锋’又回来啦!”

从此,服务队走大街串小巷,走进社区单位发挥自己的手艺特长,把雷锋精神洒向整个大兴。有一次,宋薛宣在修锁时,发现两个残疾人在路边捡矿泉水瓶,经过打听他得知了这两人是对夫妻,一直靠捡废品为生。“他们这么困难,我怎么帮他们呢?”想着这个问题,宋薛宣每次外出时都会下意识捡很多矿泉水瓶回来。

瓶子拿回来了,宋薛宣却犯难了,万一夫妇俩不接受怎么办?这虽然是个好事,他害怕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宋薛宣来到夫妻俩身边,低声地问道:“我有些瓶子,你们要不要?”令宋薛宣没有想到的是,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要!

这之后,每次出去,宋薛宣都会准备一个捡瓶子的袋子,服务队的队员也跟着做,慢慢地,瓶子越捡越多。这些年,服务队为夫妻俩捡的瓶子不下10万个。

 终身服务卡赠残疾教师

如今,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故事凝聚在了大兴区兴丰街道兴政东里小区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屋里。这里,是宋薛宣的家,是学雷锋志愿者活动中心,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聆听那一面面锦旗、一个个奖杯、一张张照片背后的学雷锋故事。

活动中心正面的墙中央,一幅雷锋画像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字格外醒目。一面锦旗的“脚”下还有一张终身免费服务卡,写着赠给潘月兰老师的字样。宋薛宣说,这是服务队发出的唯一一张终身免费服务卡。

1994年,宋薛宣认识了潘月兰,见她身体残疾生活不便,就经常上门帮助她。直到2003年,老宋才得知潘月兰是那名在火车轮下救学生,导致自己终身残疾的教师。消息传到了服务队队员们的耳朵里,大伙儿纷纷响应,一致同意送出一张终身免费服务卡,卡的背面印着18名队员的联系电话——宋薛宣,修锁配钥匙;田双文,修表;李大福,修眼镜;孙立红,理发……潘月兰一旦有需求,只要打一个电话,队员们立即上门服务。

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潘月兰,她有些激动地说,“这么些年,多亏有了他们。”而宋薛宣却说:“潘老师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每当想到她舍己救人的事迹,我们学雷锋的热情就更高了!”

宋薛宣说出这番话跟一件事有关。上世纪90年代,媒体经常报道另一支学雷锋服务队的事迹,有的队员们就有些不服气了:“虽说咱们学雷锋不图回报,但同样是学雷锋服务队,咱们成立早、人数多,凭什么他们那么受关注,咱们却这样默默无闻啊。”

听到这里,宋薛宣就拿潘月兰作例子:“潘老师为了救人高位截瘫,她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学雷锋就为了名利吗?与潘老师救人比起来,咱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鼓起掌来,表示赞同。

宋氏四兄弟并肩做好事

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宋薛宣把三个弟弟宋薛峰、宋薛礼、宋薛宏带到北京,传授了他们修锁的手艺。目前,四兄弟各自经营一家修锁、配钥匙的小门脸儿,“并肩”学雷锋。宋薛宣说:“学雷锋是我们一家最有共鸣的地方。做好事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哪天要是没做好事,就觉得今天缺了点什么。”

宋薛宣在带动家人做好事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唐红旗是服务队里小有名气的盲人按摩师,他加入学雷锋的行列还有一段插曲。2003年,唐红旗来北京办理按摩执照,费了些周章,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帮了他不少忙。在队员们的感染下,他也成为了服务队的一员。眼科医生王清风则是在给服务队体检时,了解到这群默默奉献的人,也参加了这支队伍。

现在,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已经有上万人,对此,宋薛宣很欣慰:“学雷锋这个事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事,届时我们的社会会充满爱,充满温情。”

个人档案

宋薛宣,1957年出生,山西省稷山县人,现任宋记修锁配钥匙修理部经理,1987年7月起担任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曾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今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