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着这一大国“新标配”在中国的发展动态。习近平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少将,围绕如何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等重要问题进行分析。

 视国家安全如生命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当前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增强忧患意识的原因是什么?

蒋乾麟: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然而,和平往往并不仅因为中华民族的热爱与期盼就降临到中华大地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个多世纪里,在中国大地上相继发生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抗日战争等,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和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曾一度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和平增添了力量,也为中国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环境。

当前,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但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世界急剧变化增加了我国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一些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因此加大实施西化、分化力度,一些分裂势力人还在、心不死,敌对势力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作为攻击渠道,这些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加了难度。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必须像个体重视生命一样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可能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可能越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始终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大大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个人生活层面的安全问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政治安全,公众的认知可能还不够充分。

蒋乾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强调,政治安全是根本。

政治安全,一般而言,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治安全关系到国家、政府系统和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合法性。政治体系是否存在颠覆性威胁是政治安全的基础性前提。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实现政治安全必须做到国家主权独立、国家政权稳定、政治意识形态包容、政治制度合适、执政党执政地位巩固、政治秩序良好。实现政治安全必然要求确保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共举、政治有序与有效并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当前应如何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

蒋乾麟: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上的确存在淡化甚至忽视政治安全的倾向,把政治安全归为执政党的事、政府的事、领导干部的事。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形势下突出强调政治安全,就是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三个自信”,为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要在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邓小平曾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等依然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政治安全。这就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包容性增长中保障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中追求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物质基础。

要在创新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拓展,中国社会面临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多重转型,亟待通过主流文化创新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供动力。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要在多元、多样、多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的引领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要不断加强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制度变革的社会基础,增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文化基础。

此外,还要在富国与强军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梦、强军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梦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能不必打。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坚定强军信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既要把能打胜仗当作军队和军人的根本职责,又要看到和平是对军人的最大奖赏。要切实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在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增强政治安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