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听诉求 化解纠纷于未然
黔东南州搭建四级群众工作网络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黔东南州建立州、县(市)、乡(镇)、村(居)四级群众工作网络,整合资源,完善调处机制,主动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变过去“出问题才解决、有动静才办理”的被动局面,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村民有诉求、有纠纷先到村(居)群众工作室反映,情况复杂、难以解决或者群众不满意的,实行“逐级调处”制,报请上一级群众工作中心帮助调处。整合州、县(市)群众工作中心力量,实行“分类调处”制,将接访登记室、接访大厅、调处室、谈心室、党政领导群众直通交流台搬迁集中办公,从各个部门选派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按业务熟悉情况分类调处。实行“首访负责”制,明确各级第一位接访领导为首问责任人,在本级由首接领导“跟踪督办、一办到底、直至办结”,确实无力解决、需上级办理的,由本级首接领导向上级群众工作中心汇报申请,上级明确接访人后,配合协调办理。
利用网络接访,建立“书记州(县)长——群众直通交流台”,在群众路线网开辟“群众有话”专栏,开通电子邮箱、专线电话、政务微博等,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明确专人负责在线回答,及时回应、及时办理。领导定期接访,将每月1日和15日定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接访日,明确各级党政班子其他成员每月必须接访1天,并提前一周向广大群众公布接访时间、接访地点和监督电话。对全州重大突出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督访,建立包案化解台账,明确化解时间和要求,“一月一通报、半月一督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俯下身子听意见、沉下身子解难题。
开展定期排查化解工作,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排查化解网络,坚持排查、化解、稳控、处置“四位一体”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整、信访调解“四调联动”有机结合。排查化解“百日攻坚战”专项行动,对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将排查结果录入“两个四级个案台账”管理体系,逐案建立和落实“包化解、包稳定、包劝返”的“三包保”责任制。实行信访维稳风险评估,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列入可行性研究及决策程序,作为重大决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