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前进的动力。党的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目的、“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有机统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价值观和方法论。
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的方向目标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党的根本价值观——
“一切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替民代言、为民谋利的政党,所代表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背离了党的本质属性;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存在的价值所在。偏离了这个价值取向,党就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方向,没有了检验和衡量的准绳,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3年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力来源于广大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才会支持党;只有一切为了人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会被群众所理解、支持和践行;只有从改善人民群众的福祉出发,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执政合理合法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其执政合理、合法性基础是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生成,并在各阶层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中巩固。
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
党是在人民群众及其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始终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方法。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决策要从群众中汲取。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善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发现总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更加要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推进要靠群众参与。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认知的主体,更是社会创造的主体。从群众中来,还得到群众中去,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只有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应用,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结果要由群众评判。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使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