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爱民是最大的担当

邓凯:爱民是最大的担当

摘要: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为民”这个最大的担当担起来,那么,党的事业将无可限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会变成现实。对此,我们都应心向往之、奋力践行之。

近一段时间,在领导干部中讲“担当”这一话题越来越多,这的确令人高兴。现实表明,如果我们再不多一些“担当”,放任日益深重的流弊而无举无措,那么,可能真的就会出大问题。正是看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要把“敢于担当”作为当下选拔好干部的五条重要标准之一。其中,不难体会出中央对实际状况的判断和担忧。

活生生的现实告诉我们,虽然当前讲“担当”的多了,但这并不代表实践上各级干部都能很好地“担当”。恰恰相反,目前干部“不担当”倒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某省在中央的重视和直接指导下,破获了猖獗10多年的涉黑大案,抓捕了罪大恶极的“黑老大”,有村民喜极而鸣放鞭炮,一时引来全社会的关注。在各种议论中,很多人都打出了大大的问号,就是“黑老大”何以恣意妄行如此之久?有关组织、有关领导的“担当”又在何处?这是刺耳的发问,也是命中要害、让人深思的发问。另据报载,一农民工四处讨薪无门,在直接与欠薪企业交涉时,竟被欠薪单位的“员工”砍杀丧命。新华网记者感叹,此类案件大都涉及重点工程,地方政府有赖于这些项目,处理上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人“担当”成为事实上的“谋财害命”,实在令人痛心。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让全党和全国人民增添了矢志奋斗的信心和动力。体会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感受总书记的爱民情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对共产党人来说,爱民,是最大的担当。

改革开放30多年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这是不是就可以说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越来越深了?恐怕还不能简单下这个结论。大量的事实表明,虽然改革发展了,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却在某种程度上疏远了,这是严峻的现实,也是令人深思的重大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河南兰考调研时给出了明确回答。那就是,这些年来,我们许多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丢掉了,一些人无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使我们党面临“失信”于民的危险,这是最令人担忧的。

面对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特别是面对人民群众更加实际的新期待,中国共产党人能否洞察自身所处的历史关口,能否做出战略抉择和果敢担当,这是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党员干部能深刻地认识党的执政危险,其中又有多少人能深怀忧患之心。最关键的是,到底有多少人能按总书记提出的“在党忧党”的要求,自觉为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关系而矢志奋斗。我们在现实中大量看到的是,各级干部都在忙招商、搞项目、抓城建、办节会,以为这些弄好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其他都是上边的事、别人的事。作为一方领导,不谋全局、不抓党的建设,把群众工作抛在一边,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常态。更有甚者,很多干部为出政绩、为取悦上级、为牟私利,竟干一些劳民伤财、欺压百姓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扭转以上状况,真正让各级干部担起“爱民”这个最大的担当?恐怕要总结一下近年来这方面的得失,有必要以改革的思维,在思路办法上做出战略调整。

深化党政分工,转变工作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无疑是清醒而正确的。但在如何抓好“中心”的问题上,我们是否也应再“清醒”一些。现在和30多年前相比,各方面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抓“中心”的方式方法理应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再让一些干部以抓“中心”为遮掩,唯GDP是求,见物不见人,无视群众疾苦,那么,就无法避免抓了“中心”失去“民心”的窘境。此外,我们在深化党政分工、促进党政职能分开上,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际步骤。不然的话,“党要管党”就会被棚架,目前基层党的建设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已证明了这一点。应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改革。各级党委要聚精会神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全神贯注做群众工作,不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创新教育管理,重塑制度尊严。干部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它仍然是基础性的、管长远的有效办法。现在的问题是,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上应有所创新。传统的正面教育不能丢,但也要设法改变内容单一、方法呆板、难以入脑入心的状况。要从培养干部尊重与服务他人的做人理念、担当负责的做事原则入手,努力塑造现时代党政干部的新型人格,少讲缺少针对性的空话套话,立足于激发干部“为民”担当的主观自觉。同时,下决心扭转治政不严、治吏不“狠”的状况。眼下大量的制度规定都成了“稻草人”,制度规定的威严早已丧失殆尽。不担当、不爱民甚至坑民害民的事每天都在发生,长此以往,“破窗效应”日益扩大,后果不堪设想。从严治政、整肃队伍,要用“铁”的手腕,采取“实”的措施,从“细”处入手,像目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那样,重塑党的威信、制度的尊严。只有这样,为民务实清廉之风才能蔚然形成。

革新党内文化,根除官僚积习。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政党,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指导思想就无视党内大量存在的其他思想。实际上,我们在思想上建党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除了对西方错误思潮应时刻保持警惕之外,根除封建思想在党内的积存仍是当务之急。不可否认,在党内及党政机关中,残存着大量封建积习,被人诟病。党政机关中,以上为尊、以下为卑、漠视民主,以官为贵、以民为贱、漠视民权的封建官衙文化仍有市场。在一些地方,仍然充斥着搞人身依附、编裙带关系网,推诿扯皮、欺上瞒下,唯我独尊、弄权谋私等等恶习。这种文化一天不清除,“为民”就会止于道德号召,难于形成普遍的文化自觉。同时,仅靠少部分人的“模范”行动,也难以抗拒整体不良文化的巨大“场”作用。必须从文化入手,在“基因”上改变,下决心做除病根手术。在党的建设中,应丰富政治与道德约束的文化策略,特别是强化机关中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的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解决长远的、根本性问题。当然,这还需要有具体的操作性研究,并长期坚持。

士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需要有每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向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学习,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令人感动。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为民”这个最大的担当担起来,那么,党的事业将无可限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会变成现实。对此,我们都应心向往之、奋力践行之。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