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结束“长跑” 双赢局面值得期待

摘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见证了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份能源领域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

5月21日,中俄两国天然气谈判结束十余载“长跑”, 终于修成正果,在上海签署了天然气合作协议。这份期盼已久的天然气大单,对中俄两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拉锯战”历经十余载 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见证了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份能源领域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

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谈判至今已持续有十余年的时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表达了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意愿,但一直属于“纸上谈兵”。2006年,俄中两国签署政府间备忘录,计划2011年后通过东西两条管道每年对华出口天然气680亿立方米,其中东线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延伸至中国东北,西线从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共和国出境,将西西伯利亚开采的天然气出口至中国新疆。

此后,双方围绕天然气合作的谈判进入“拉锯战”,管线走向、定价方式、管道融资、预付款等都成为双方僵持不下的难点,而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价格谈不拢。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价格是380美元每千立方米,俄方希望在亚太市场也采取与欧洲相似的定价水平,但这对于天然气改革没有到位的中国来说很难接受。

1

(图片说明: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份能源领域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

多方因素催化 促成谈判开花结果

在历时十余载的中俄天然气谈判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双方相互靠拢的积极趋势。而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国际能源市场剧烈变革,多个因素促成了这一谈判瓜熟蒂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