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上那些似曾相识的批评“高频词”(2)

民主生活会上那些似曾相识的批评“高频词”(2)

高频词五:老好人

“你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心太软’,当‘老好人’。”

“顾及人际关系、碍于人情面子,对一些具体项目、具体事项和干部管理,监管不力、放得过宽……”

“自己过去有好人主义思想,习惯于‘多栽花少栽刺’,话到嘴边留半句,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网友点评】闺蜜们见面也这么说,呀,你不仅变瘦了,还变白了!

高频词六:远离基层

“当官时间长了,不自觉地就滋生了一些‘官气’。到基层去,大多是速去速回,真正带着感情到老百姓家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个家常、交个朋友、说上几句掏心话的情况不多。”

“受考核指标驱动,追求短期效应,急于求成;自认出身农家,对基层情况很了解,造成常居机关、远离基层……”

“你下乡进村指导工作不扎实,比如2013年下乡,开了半小时短会你就走了,有的基层干部问,听说领导来了,怎么没见到人?你这是典型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官僚主义。”

【网友点评】远离基层的危害是啥?去基层到底是为了啥?真的明白了?

高频词七:明哲保身

“年龄大了,上进心不是太强了,吃老本的思想比较重,遇事不较真,这是党性修养弱化的表现。”

“你工作不主动,我觉得这是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弱化的表现。”

“明哲保身,求稳怕乱,开拓进取心不强。”

【网友点评】能不能说点具体实事?这些批评与自我批评,貌似尖锐,其实不过是生产线上下来的套话。

高频词八:“痛哭”“哽咽”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党组织要求自我批评不少于40分钟,批评别人不少于40分钟。按理说,有则提之,有意见和建议就多提,没有就少提,怎么还能规定时间长短呢?记者查阅相关公开报道,发现有多位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到自己的失职,一度哽咽,甚至痛哭流涕。

【网友点评】这是赤裸裸的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专家点评:要密切联系具体工作 切勿隔靴搔痒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过去,党员干部没什么负担,心胸宽广,错了,自己就能说出来,并接受大家批评。时代不同了,现在让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常常会非常困难,大家都不敢往深里说,说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或指责他人不行,这与个人的政绩、提拔和发展前途等息息相关。考虑到这些名利因素,只能敷衍了事,不痛不痒地说。

如何让民主生活会开得更好、更实?许耀桐表示,关键是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能千篇一律、泛泛而谈。同时,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倾听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这样他们自己想不说、想不承认都不行。(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 “中国网事”记者白林 高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