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认识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德”,就是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关系,就是要立足于中华文化传统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文化滋养。如“天人合一”、“民惟邦本”、“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把握人类与自然、国家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独具特色的民族智慧,反映出中华民族在处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对于人文与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奋斗历程中所积淀的深厚文化传统是民族生命力的不竭源泉。五千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无数艰难困阻,而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沦。历史发展的实践一次次证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艰辛的时刻,源自于民族肌体深处的文化基因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把中国人民团结凝聚起来,自强不息、坚毅前行。作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延续着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传统已经成为流淌在民族血液之中的生命基因,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塑造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以中华文化传统为立足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能够极大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认同,能够极大地激发起青年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力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首要任务在于“明明德”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任务就在于“明明德”,要牢牢抓住道德价值的教育这个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以中华文化传统作为文化基石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深深地洞察和把握住中华文化的内在核心和生命禀赋,这个核心和禀赋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中最具生命力的积极内容,是扎根于广袤深厚的中华大地、历经历史沧桑仍然焕发出无限生命力的精神之树。

中华美德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精、气、神”,构筑起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独立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在青年学生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实践中生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久生命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