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领域,双方表示要重视青年交流,鼓励两国高校交往,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2014年和2015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双方要共同搞好互办“旅游年”活动。要加强卫生医药领域合作。中方感谢俄方对修复和保护中共六大会址给予的支持。中方支持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申办2020年世博会。
——《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3年3月23日)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中国和欧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都是东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杰出代表,几千年来相互促进、相映生辉。我们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2014年3月29日)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
我们要坚持平等相待、加强战略协作。贵国总统贝尼托·华雷斯曾说过:“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2013年6月5日)
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要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及合作纲要,完善本组织执法安全合作体系,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综合中心。
——《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9月13日)
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一国核材料丢失,全世界都将面临威胁。实现普遍核安全,需要各国携手努力。我们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使各国既从中受益,也为之作出贡献,争取实现核安全进程全球化。我们要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争取做到即使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也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4日)
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2014年7月16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