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
1.普惠型的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石。我国现阶段推动现代社会治理必须抓住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利益这一中心环节,建立普惠性、无歧视性和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打牢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一是要特别关注以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消除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身份之间差异的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调整社会心态、减轻社会压力、减少和防范社会隐患;二是要特别关注以文化教育、健康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缓解供给严重不足与严重不平衡的矛盾;三是要特别关注以住房、交通、能源、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解决好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四是要特别关注以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和监控能力,建立安全稳定的社会心态环境。如果说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必由之路,那么基本公共服务就是铺路的基石。
2.适配型的人文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提升的要求。一是要特别关注以各种诉求表达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民意,以立法的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和窗口,建立既能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诉求意愿,又能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政治环境;二是要特别关注以人民群众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环境,在城市征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决不可以牺牲群众利益而换取政绩,决不可以牺牲长远利益而制造形象工程;三是要特别关注以群众主体地位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政治,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自治组织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要特别关注以政府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诚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内整治“四风”为契机,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建立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良好的社会风尚;五是要特别关注以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社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强化对司法的人民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党监督,坚决维护司法公正,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便利的司法服务。
3.综合型的社会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特征。现代社会治理是开放的治理模式,围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主体服务、社会组织服务、自治组织服务以及群众自我服务等形式,防止政府公共服务盲区。一是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培育,迅速扩大社会组织规模,增强社会组织的成长能力,改善社会组织的成长环境,扩展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二是要特别重视自治组织的自我服务功能。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三是要特别重视和保护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培育志愿者群体,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形成全社会服务全社会的大格局;四是要特别重视社会治理主体的协作机制培育,不仅注重互相补缺,更要注重互相推动发展;五是要特别重视无歧视的差别化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综合服务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