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官员怕什么?顾虑什么?

当前官员怕什么?顾虑什么?

摘要:古人说,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官,自古就是一种价值。“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官员的担心、忧心和没有信心,折射出价值迷茫。

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

人民论坛记者走访发现,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情”。

(一)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当下官员更加“爱惜羽毛”,但“求稳怕乱”心态或束缚干事手脚。数据显示,除“工作上出事儿”以64.4%的得票率居榜首外,官员最怕的事,依次还包括“被媒体、网络关注”(51.4%) “腐败问题露馅”(42.6%)“被其他官员牵连”(32.2%)和“被钓鱼腐败”(21.2%)。

不论是“工作上出事儿”,还是“被媒体、网络关注”“腐败问题露馅”“被其他官员牵连”和“被钓鱼腐败”都有着众所周知的缘由,是当下官员心态的真实白描。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发现:

1.部分基层官员的“不出事逻辑”有了升级版。在过去,“不出事逻辑”主要形容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捂盖子”,如今,这种逻辑开始放大到经济发展等领域。官员对职务相关的经济行为非常注意,这种谨慎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官员过于惧怕“工作上出事”和“媒体、网络关注”,求稳怕冒,对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需要创新精神、需要闯劲的事情往往能拖就拖,能不办就不办,主要精力放在了“安全”上。这反而影响了改革与创新的胆略与勇气,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缓慢了下来,甚至有些领域出现了维持现状的苗头。

2.害怕“腐败问题露馅”竟成部分党政干部的噩梦。本次匿名调查的受访者多数为党政干部和熟悉党政干部人士,“腐败问题露馅”这一答案,在综合数据中有超过40%的得票率,在党政干部问卷数据中也有39.4%的得票率,占比之高令人吃惊。历史遗留“包袱”确实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官员干事的最大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反腐浪潮下开启自保模式。本次调查中,“当下官员干事最大的顾虑是什么?”问题下,“触动利益,易得罪人”以78.8%的得票率居首。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如今中央给出的指示、上级交办的任务还是会坚决落实,但反腐敏感环境下,顾虑一定是有的。上面没有明确要求要做的事情,即便对地方发展有利,很多干部也不会再干了,干事就容易得罪人,得罪人现在就是引火烧身。”另一位受访干部则说,“党政干部当然应该有所作为,但是如果因为敢做事而得罪了哪怕是极少数群众引发闹事的话,责任很大,而且对干部根本没有任何保护机制。”

此外,当下官员干事的顾虑还包括“太出风头,易招麻烦”(44.3%)“尝试创新,难得支持”(40.2%)、“方向不定,犹疑踌躇”(28.5%)、“本领不足,患得患失”(26.8%)、“中央精神,领会不准”(13.8%)。

这与上述的“不出事逻辑”升级有所呼应。一则反腐形势使得官员更加害怕因得罪人而被举报报复;二则反腐与改革带来一系列调整,“干多错多”悖论又有复活之势,很多干部因此患得患失;三则触动利益着实难于触及灵魂,需要更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而这,正是当下官员所缺乏的。

(三)官员郁闷吐槽多种多样,“公务员工资收入较低”、“形式考核疲于应付力不殆”、“制度缺乏弹性晋升难”分别以66.8%、53.3%、47.3%列前三。接下来按得票排序依次是“官场文化不知深浅掣肘多”“面对复杂情况工作压力大”“反腐禁令层层加码心难安”和“干部常被污名化”。

 

受访者评出的这8件“官员最郁闷的事”并不新鲜,更多是从严治吏下,当灰色的好处被令行禁止,旧的“槽点”重新浮上水面。

官员郁闷吐槽反映出的诉求,主要集中于工资收入、事业平台、职业声望、晋升通道、制度环境和考核监督,这些均属于人力资源激励的核心要素。反腐治吏和官员激励并非非此即彼、你伸我缩的“矛盾体”。“从严”是一种督促和矫正,只是在此过程中,老问题们又浮出了水面。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对官员正当渠道的激励或许存在缺位、“过软”和不够系统的问题,亟待破解、调整与跟上。

一些官员心态改变;73.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员干事动力不足”;干事动力不足在基层干部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以上,结合人民论坛从严治吏十大困惑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下,一些官员心态变了。不淡定了:担心出错,担心得罪人,担心问题被清算;不稳定了:抱怨“干得多好处少”,忧心“高风险用权”;不笃定了:觉得没奔头,对未来前景缺乏信心。

心态改变的确开始带来一些慢作为、不作为的情况。有受访干部私下告诉人民论坛记者,“现在一些岗位上的官员动力和底气是不足了。过去,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而今,不仅要抓耗子,还要以正确的方式抓耗子。可是,以前不正确的方式变成了可能爆炸的雷,制度建设过程中正确的方式还不明确,看着方方面面的监督目光,顿时踌躇了。提拔也不是最重要的了,低调自保才是王道,可以说,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

此次调查的问卷数据也反映出这一问题。73.1%受访者认同“当前官员干事动力不足”,其中42.9%的受访者“非常认同”。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干事动力不足,在基层干部(包括“乡镇普通干部”“乡镇领导干部”和“县级普通干部”“县级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