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5)

稳步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5)

——首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发言摘登

探索山区建设和治理路径

谢修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需要国家层面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又需要省、市、县乃至乡镇等各级从多方面进行治理探索和能力提升。其中,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向来是地方建设和治理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厉庄产业园”)的建设和治理实践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厉庄产业园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地区,是革命老区,上世纪80年代还全部是荒山秃岭。村民自发进行土地平整,当时的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山区开发、水土治理当作“向山区进军要效益”的第一抓手。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化配套、打造产业、突出效益、擦亮品牌”的山区治理思路,经过近30年的努力,厉庄生态农业建设和山区治理取得了可喜进展,厉庄产业园的山区建设和治理创新初见成效。

创新机制,不唱独角戏。山区建设和治理首先要夯实生产生活基础,实施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等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如果只是政府唱独角戏那就不是治理,治理要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厉庄产业园积极引导山区土地向规模基地聚集,推出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政府扶持引导、社会主动投入、大户积极参与的开发机制。在资金投入上,形成“项目资金搭台、支农资金引导、‘三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项目运行上,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有效化解了主体不明、投资不足、管理不到位、效益难发挥等难题。

科技兴农,开拓致富路。山区建设和治理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各个部门的力量,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富有特色的林果业、种养业以及相关加工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广阔空间和领域,进而全面推进山区农村小康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厉庄产业园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高度重视新品种引进示范、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育带动、示范园区建设辐射等工作,建立健全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打造特色,提升竞争力。做好山区建设和治理这篇文章,必须注重培育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山区综合开发水平,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点的产业发展路子。厉庄产业园充分利用丘陵山区资源比较优势,全力打造大樱桃、猕猴桃、蓝莓等特色产业,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使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同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深加工水平,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业开发综合效益和山区发展竞争力。

发展旅游,带动产业升级。山区建设和治理应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实际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进行生态产业总体设计,合理安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村镇。厉庄旅游资源丰富,景观众多。近年来,厉庄产业园发挥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优势,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创建集现代农业与旅游、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村,做大做强特色水果乡村旅游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大樱桃之乡、国家级生态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4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等称号。

(作者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