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关键在于“三个解放”
(十二)邓小平在1987年5月作过一个鲜明对比。他说:“‘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还有两年徘徊。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这里,通过这样一个对比,邓小平把问题集中到一点上来——究竟是要“沉闷停滞”,还是要“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
事实就是这样: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最重大最深刻变化,正是这个从“沉闷停滞”到“真正活跃起来”,把全社会潜在的巨大生机和活力解放出来。
(十三)那么,这样的生机和活力是怎样解放出来的呢?
打开中国改革开放的编年史、思想史,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开篇之作,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这篇报告中,邓小平开宗明义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这段话所反映出的,实质上就是我们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伟大起点。面对“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造成的严重恶果,要把中国人民、中国社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活力激发出来,首先就要打开总开关,放出“源头活水”,解放人们的思想,特别是解放全党的思想。
(十四)而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正是这样,从来都是把解放思想的要求坚决、彻底、鲜明地集中到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上来,并且从来都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解放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把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他还这样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
在邓小平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中,还把“解放社会活力”作为联结“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一环。由此而来的就是 “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改革开放36年来根本性的成功经验。
这也正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新作出的明确结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明确结论。就在前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还这样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五)改革开放36年的历史进程,反复地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历史进程可以粗略概括为头4年、中间3个10年和十八大开始的新阶段这样五大段落。
第一大段落,从1978年到1982年,即新时期的头4年。这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4年。随着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根本性转变,各方面改革开始启动。其在“三个解放”上的显著成效,就是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短短三四年就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第二大段落,从1982年到1992年,即36年中段的头一个10年。这是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10年。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其在“三个解放”上的显著成效,就是出现了“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式的加速发展,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乡镇企业、外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兴起。
第三大段落,从1992年到2002年,即36年中段的第二个10年。这是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的10年。在成功经受住国内外政治风波严峻考验和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新阶段。其在“三个解放”上的显著成效,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第四大段落,从2002年到2012年,即36年中段的第三个10年。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年。其在“三个解放”上的显著成效,就是GDP平均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经受住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中国人更加自觉地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第五大段落,就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的一个崭新阶段,可以算到2022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后不久、建党100周年左右。这个段落刚刚开始,但我们充满信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经济的、社会的活力必将更大地释放出来。其在“三个解放”上必将取得显著成效,GDP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将迈上更高水平。
(十六)五大段落的实际发展,使我们深化了对“三个解放”的认识:解放思想和解放社会活力,都必须落实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来。说到底,人类社会发展无止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必然无止境。
(十七)邓小平在1987年有过一个关系全局的精辟论断:“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他还说:“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
这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同时又应当努力走到时代潮流的前列,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并且应当大书一笔地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我们体会,“赶上时代”的要义就在于此,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真谛就在于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