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不竭动力(4)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不竭动力(4)

四、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困难、矛盾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24)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新时期,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是我国改革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可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25)

这个重要论断揭示: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内涵和地位是不同的。就资源配置而言,市场是起直接配置作用的,政府是起引导和影响作用的;就起作用的地位而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起非决定性作用;就二者的关系而言,政府与市场又是密切相关的。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6),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7),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8),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9)。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入。

当前,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表述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在完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地方保护、市场封锁、政府职能部门间相互扯皮的情况时常出现;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

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市场主体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与社会共同利益发生冲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解决市场外部性问题,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和劳动者、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等权益。(30)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1),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提出标志着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般说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制度体系管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32)实践证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推进的原因在于:需要从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局面转变,“一方面,治理不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而是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善治’模式。另一方面,治理也不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单向教练,而是国家、社会与市场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双向共治的良性互动”。(3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民主思维和法治思维等,善于依靠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第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表明,政府职能能否发生与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键。目前,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以及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是我国治理体制和公共政策的致命弱点,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及其两者相互关系曾做过明确论断。亚当·斯密也有过论述,他指出,政府的职能一是公共安全,“在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34);二是法律秩序,“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或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35);三是其他公共产品的提供,“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类机关和工程,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质来说,若由个人或少数人办理,那所得的利润绝不能偿其所费。所以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出来创办或维持”(36)。《决定》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在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3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破除官本位观念和官本位现象,消除官本主义流毒,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三,激发社会活力。《决定》指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治理要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在当前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条件下,国家治理既要确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价值不受侵害,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考虑个别,特别是要保障宪法确认的个人自由,承认合法合理的个性化追求,让公民和社会组织充满生机活力,使社会保持动态平衡稳定状态。国家治理还应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社会的、历史的,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着时代的内涵和要求。在当代中国,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三)全方位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的行动纲领。《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蓝图、新愿景,在理论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政策上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实践上推进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决定》出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再度跃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创新所在,就是超越了以往的以经济改革为主题,根据党的十八大对21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未来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需求,进行“五位一体”体制改革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决定》强调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决定》强调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决定》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方面,《决定》强调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规定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拓展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在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决定》强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方面,《决定》提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

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决定》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行了重点部署。

《决定》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善于变革的政党的又一次宣言书。《决定》第一次向外界全面阐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图。《决定》对于国外有益经验的借鉴,对于世界先进理念的吸收,体现了“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宽广胸襟和睿智理性。《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强调解放思想不停顿,改革开放不动摇。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视察,要求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到湖北调研,发表了“五大关系六大问题”的讲话,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定位导航。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39)在《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也从贯彻执行的高度,着重强调了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决定命运的重要历史关头,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其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要完成这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全力推进改革。

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有的利益群体之间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阻碍中国改革的,不仅是不合时宜的僵化思想,更有思想背后的既得利益集的掣肘。要顺利进行这场涉及广泛、触及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改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也必须突破既得利益的阻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40)

解放思想是不断解决发展中难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冲破条条框框和各种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大胆改革、创新创业的实践奋斗史和思想解放史。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大业,思想僵化、故步自封是中国继续前进的大敌。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决定》的精髓,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总结解放思想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解放思想的内在规律,切实坚持解放思想的根本原则:

第一,解放思想必须和发展实际、改革目的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不是随意空想,不是脱离现实实践内容的空洞的主观活动。思想是主观的,但思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解放思想是主观的活动,但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有现实针对性的,是客观的。在新的形势下,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科学分析我国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矛盾,保持清醒头脑,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改革,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解放思想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索客观真理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而必须依据一定的思维准则。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的主观思维的完善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思想任何断裂都有可能造成人的“精神分裂”和社会“思想迷惘”。因此,解放思想不能无原则的胡思乱想,而必须依据正常的思维准则和科学思维原则。我国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索客观真理的精神。仅凭一腔热情、头脑发热,不是解放思想;“自由化”、“私有化”、“闯红灯”,更不是解放思想。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决克服一切违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三,解放思想需要有敢作敢为、攻坚克难的勇气。解放思想就意味着思想的吐故纳新,这就需要冲破陈旧的观点,创新实践思路,不断把思想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沼中解放出来,使思想真正符合实践并成为实践的能动内涵。改革是一场革命,解放思想是对旧的、不适时宜的思想观念的抛弃,是思想观念的革命,这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和压力,在实践领域,既然是前面没有人干过,就需要敢于尝试、摸索、创新,这难免会有失误、犯错误。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整天怕犯错误,凡事听命于上级的指示,实践的时机就会丧失,思想解放成为一种不可能的事情。解放思想就必须不怕犯错误,敢于对真理负责,对实践负责,从而促进思想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四,解放思想必须与统一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不是各行其是、各吹各号,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统一思想,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放思想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认识统一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突破习惯思维和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统一思想,是把人们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或积极的成果及时全面地巩固下来,并通过研究、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使之成为群体的共识,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的动力。解放思想的过程,是突破习惯思维和陈旧思想束缚的过程,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过程。

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前提,统一思想又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两者辩证地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我们既要解放思想,更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人们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转化为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统一思想从来都是能干事、干成事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只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攻坚克难、办成大事。如果思想不统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势必出现相互掣肘、杂乱无章的局面,势必影响政令畅通,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全党的思想能否达到高度统一,直接关系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能否很好地贯彻、战略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全党的思想统一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就能大大增强,就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伟大时代客观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精神贯彻到治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