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揭示和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使中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使党和人民满怀信心地走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大道上。
一、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
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现代化道路越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西方国家现代化不再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邓小平同志总结出中国搞资本主义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历史结论。
中国的现代化既要吸收和利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模式;既要接轨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事务,又要维护好民族国家的经济文化安全;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大一统时代,因而必须选择一条符合自己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
二、邓小平为现代化建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而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十三大召开前夕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将经历100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将贯穿于整个过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够建立在比较清醒、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正是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
三、邓小平提出 “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三步走”发展战略从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一个既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的发展战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