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反有理”到“造福人民” (2)

从“造反有理”到“造福人民” (2)

时至今日,“权力拜物教”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我们的一些同志可能以为,夺取政权是件一劳永逸的事。剩下的就是如何发号施令、行使政权、重整江山、改造世界了。他们忘记了还有“人民”这回事,忘记了政权的实质不在“江山”,而在人民之中。在政权运行过程中,人民不是冷漠的旁观者,也不是任人驱使的会喘气的工具,而是以自己的全部感受和情绪参与其中的主体力量,是“大音希声”的历史主人。如果说,习老所说的“人民就是江山”是在教导我们:只有取得人民的支持,才会有巩固的政权,那么,“江山就是人民”,则是在告诫全党,千万不要因为有了“江山”就忘记了人民。否则,亡党亡国,江山易手,绝非危言耸听。

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呢?在这方面,习老用他70年的革命实践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更何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我们手中的政权不能为人民谋利益,那么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说到这一点,人们不会忘记毛泽东早在抗战时期说的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现在,70多年过去了,造反取得成功,社会主义也干了起来,那么,对于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否归根结底还是 “造反有理” 呢?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作为写在纸上的历史文献,它躺在图书馆里,一千年也不会变。但是马克思主义一旦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它就具有了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给他提供了新鲜的思想营养,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方向。马克思主义者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就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对于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仍然是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却应该是另外一句话,这就是“造福人民”。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要求。

而且,从“造反有理”,到“造福人民”,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为当年造反的目的,不单是要推翻一个旧世界,而且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要造福人民,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千千万万先烈不惜牺牲生命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中国吗?

再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来看,“造福人民”的口号也是有出处的。事实上,我们通观马克思的著作便不难发现,马克思不单是一位呼吁工人阶级起来造反的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同情工人阶级苦难命运的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以他个人的家庭和学问,他完全可以过上优裕的上等人的生活。可是他却选择了一条颠沛流离的革命之路,并因此而贫困终生。恩格斯曾经幽默地说,马克思是有史以来口袋里最缺少货币的“货币理论权威”。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想改变他们的命运,想拯救人民于水火。正是这种伟大的使命感和人文情怀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唤起民众的巨大感召力。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情怀,而且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掉它。否则就等于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可是对照马克思,对照习老,再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对贫困户,对农民工,对入托难、上学难、看病难、办事难,对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具体困难,我们“挂”了多少心?“萦”了多少怀呢?如果我们的官越做越大,而离人民越来越远,那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综上所述:习老的名言使我们认识到:人民是政权的根本,政权必须为人民造福。人民和“江山”是不可分的。离开了人民,“江山”就是空的,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意义。“人民”和“江山”不可分,这八个字当中,包含了我们党执政几十年来无数成功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去领会,去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会无往而不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