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重视和抓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河南:要重视和抓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当代青少年面临大量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由于应试教育的挤压、偏重说教的单一方式,加上青少年自身的年龄阅历和思维水平等因素,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全社会各级学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式。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年龄特点,要求分层教育、有机融入。青少年是一个年龄分层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的群体,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特点,区分层次,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价值观教育格局。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而是要将其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中小学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也要进行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多层次的生活教育。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引领性,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丰富教育形式。青少年反感直白生硬的说教,因此价值观引领需要把握趣味性、具体性和体验性。教育需要激发兴趣,特别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必须讲求生动有趣,把讲故事和讲道理融为一体,童话、动画片、儿歌、童谣、诗词、歌舞等最适合儿童天性,要善用这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因具体而生动有效,许多时候,一个人、一本书、一次谈话、一堂课、一场报告和电影,就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崇尚真善美的种子,产生持久的情感力量以及自我更新。体验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有效方式。但目前我们的德育教育仍局限在学校内部灌输性和说教性过强的品德课、思政课或时政课上,并未有效拓展到社会层面。强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要通过社会大课堂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开展常规化道德实践活动和项目,并不断丰富实践内容。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