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教育体系大事记:近年更重视贫困地区

三十年教育体系大事记:近年更重视贫困地区

从1985年9月10日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至今,三十年间,全国不断建立优先发展教育措施,坚持强师兴教。今日,记者根据教育部网站整理出一份三十年教育体系大事记。从大事记中可以看出,2010年后各项举措同比翻倍,近年更加重视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学生义务教育问题。

1985年

●明确中小学教师加发教龄津贴,并将工资标准提高10%;

●从198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10次大规模评选表彰活动,共约3万名教师分别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的战略措施”。

●9月10日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

1986年

《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首次将中小学教师纳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

1997年

原国家教委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形成一大批重要项目成果。

1993年

●设立课时津贴,并大力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

●《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之后,国务院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1999年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

2000年

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逐步构建了教师资格制度法律法规体系。

2001年

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04年

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优秀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

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008年

●国务院转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选择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