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摘要:正因为提出并运用了更具体、更科学的实践标准,邓小平就能够带领党和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冲破僵化思想观念的层层束缚,攻克旧体制的重重关隘,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因此他强调:“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我们体会,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正确处理“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在新的“结合”中坚持实事求是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中,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是个关键。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强调:“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邓小平要求:“老祖宗不能丢啊!”同时又要求:“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老祖宗”与“新情况”关系的经典论述,就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是有了这个新的“结合”,才有了解放思想高度上的实事求是,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成功开辟,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由此可见,正确处理“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从新的“结合”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方法论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正确把握基本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带头“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他指出的第一条经验,就是“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通过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把握国情,邓小平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说过的这段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我们就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另一方面“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阶级矛盾早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由此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与实践。同时,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并且强调:“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在实事求是地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邓小平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还提出了一系列强调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的重要观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大的拨乱反正”;“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切都要服从(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个大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些重要观点,已经成为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的名言警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今天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样需要更具体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

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基本矛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但也正因为总结了多年的经验教训,所以他强调:“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而邓小平自己,就率先作了“深入具体”的研究。他深刻指出:“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他在“南方谈话”中更明确地讲:“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实事求是的“深入具体”研究,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据此,我们能够更深刻地领会他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科学论述,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的那样,继续“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开拓创新中坚持实事求是

邓小平揭示出社会主义实践的主题——发展生产力,继而提出了著名的“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后来,他又提出了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因为提出并运用了更具体、更科学的实践标准,邓小平就能够带领党和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冲破僵化思想观念的层层束缚,攻克旧体制的重重关隘,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坚持实践标准,就能够增添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就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果断作出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