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
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理论贡献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家治理理论,特别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过去主要是关注宏观层面的国家政体问题研究,现在要强调更多关注中观层面的国家治理研究。还有把治国理政与对国家管理者的约束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关注如何治国理政,如何约束管理者,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这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一个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个是深化了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讲“四个现代化”主要是经济的现代化。90年代当我们强调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的时候,人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以来我们强调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认识到了社会自身现代化的重要性。当我们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放在五位一体中间加以强调,反映了我们党对生态现代化重要性有了一个自觉的认识。现在我们强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表明我们党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更加重视。政治现代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政体的现代化,另一个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以前我们对第二个方面重视不够,现在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的突出强调,反映出我们党对政治现代化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总的来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后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为什么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确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道理何在?这是因为,无论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体制,以及执政党自身的体制,说到底都是在这些领域里的国家治理体制。经济体制是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治理体制,文化体制是国家在文化领域的治理体制。我们讲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就是对各个领域的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进行一种全面改革、综合改革。同时进一步明确国家治理改革是要构建一种多元一核良性互动合作管理的新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因此我们把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可以把所有的改革统领起来,明确它的方向。因此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统领性和指导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