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面临多重障碍
目前我国在中东欧的投资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介绍,近年来我国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流量一直维持在总流量2%左右的水平,去年为22.7亿美元。中东欧各国投资部门官员也表示,中东欧吸收的外资主要来自欧美,“中国的投资太少了”。
(图片说明:9月8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主持第18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馆式。)
中东欧地区一共包括16个国家,是典型的多文化地区。据邢厚媛和陈新介绍,我国企业在中东欧开展投资,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首先是法律体系不一。法律环境是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目前,中东欧地区有11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5个国家还在申请入盟。欧盟成员国需要遵守欧盟的统一规定,其法律体系需要和欧盟的法律体系相协调,而非欧盟成员国则可能采取不一样的规定和措施。因此,在这个地区开展投资时需首先调研是不是欧盟成员国、采用怎样的法律体系。
其次,流通货币多样。与法律体系的问题相似,中东欧地区中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黑山5国目前使用欧元,立陶宛计划于明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其余国家均使用自己的货币,其中包括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地区经济大国,使得在中东欧各国开展投资贸易必须考虑货币兑换和汇率的问题。
(图片说明: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8月2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启动仪式上讲话。)
第三,中东欧地区语言非常丰富,几乎一个国家一种语言,虽然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各种官方文件、尤其是法律文件和招标文件仍主要以本国语言发布。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当地语言,有可能误读合同条款、误解当地法规政策,进而出现蒙受损失的风险。
第四,部分中东欧国家已和我签订免签协议,但由于缺少直航航班,必须在申根国家转机,因此仍需办理申根签证。此外,部分中东欧国家的签证办理流程繁琐,在遇到紧急事务时,冗繁的签证程序将成为很大阻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