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日本造船业凤凰涅槃

摘要:日本造船行业经历了10年的“沉寂”和“修炼”之后,从2012年开始出现转机,昔日的夕阳产业重现生机,展现了凤凰涅槃征兆。

据日本造船工业会和日本船舶出口工会分别发布的数据:2013年的日本船舶竣工量为1742万总吨;同年,日本与外国船东签订的出口船舶合同达到1461万总吨,比上一年增加了79.8%;2014年上半年,日本接到的新船订单已达1060万总吨。同时,日本政府还根据《产业再生特别措施法》《新事业创出促进法》在税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大力扶植造船业复苏。

行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受韩国、中国造船业迅速崛起、日元大幅升值以及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维持了40余年世界霸主地位的日本造船业在2002年被韩国超越后,步入低迷期。为了重振造船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日本造船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组,削减产能、精简员工、创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营销战略和产品结构。

首先,日本钢管公司(NKK)的造船部门与日立造船于2002年合并,成立了宇宙造船公司,并于2008年归属到日本钢铁公司JFE公司麾下。2013年1月,宇宙造船公司又与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IHI)的全资造船子公司(IHI Marine United Inc.)正式合并,改组成日本造船联合公司(Japan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跃居日本第二大造船企业。

其次,这些造船企业重组之后,将原来分散在各造船厂的经营场所和设备,按不同类型船舶的生产要求进行了资源整合,削减了重复和多余的生产设备,集中各方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据用户需求,企业在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提高先进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践证明,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消除了重复研发等浪费资源的情况,可投入到新领域、新技术研发人员的增加也形成了技术优势。此外,合并后的新公司还调整了经营战略,将主要资源集中到研发和生产自己的优势项目——例如节能环保船舶等领域,从而扬长避短,为日后的行业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日本造船企业还将目光投放至海外。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重工、日挥公司(JGC)还联合向巴西最大的造船企业进行资本性战略合作,收购了其25%的股份,共同研发新型油轮以及海洋油田钻探、资源调查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洋资源开发的船舶与设备。三井造船还计划将自己的造船和船舶部门分离出去,组建独立的法人企业与石川岛播磨重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对大型招标项目展开投标、研发和生产活动。

日本造船业巨头三菱重工原总裁佃和夫在2013年出任日本造船工业会会长之后,大力推动造船业的重组,促成三菱重工与日本产量最大的造船企业今冶造船公司合资组建了专门从事设计和销售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的公司,利用双方各自拥有的资源,设计和推销能够有效减少空气阻力的节能环保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1

(图片说明: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

此外,日本造船业在进行企业重组的同时,还大力削减过剩生产设备和富余人员。目前,日本造船业的生产设备只有高峰期的一半,员工精简到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据调查,三菱重工拥有长崎、下关、神户和横滨四个造船厂。去年四月,神户造船厂在进行了最后一艘船的下水仪式之后被关闭。该造船厂原有的建造汽车运输船、海底电缆铺设船、海洋探查钻探船等业务移交给了下关造船厂。横滨造船厂则主要承担船舶的改造、修理和海洋工程技术等业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