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国情的经济学才有生命力 (3)

符合国情的经济学才有生命力 (3)

经济学研究应做好“中国特色”这篇大文章

经济学研究也需要民族精神。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典型例子是,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李斯特根据德国当时的条件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张,提出先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学说。这一学说在19世纪60年代付诸实践,推动德国在19世纪末实现工业化,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都曾推崇李斯特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国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全新的伟大事业,没有外国的理论模式可以照搬照抄,需要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紧密结合国情探索推进。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学习借鉴,但切不可迷失自我。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所说的“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灯塔,也是我们对人类文化成果去伪存真、吐故纳新的强大思想武器。

经济学研究重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效果。我国经济学研究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做好“中国特色”这篇大文章,才能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写下独树一帜的光辉一页。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有:一是奉当代西方经济学为主流。习惯于盲从洋教条,闭门造车。既不搞社会调查研究,也少读或不读本国经济学著作。二是缺乏使命感、责任感。申报课题、出版论著,均为应付年终考核、晋升职称、获取学位、排定名次等的量化要求。三是有关著述轻经济思想创新、重数学模型包装。一些学术刊物基本不发表没有数学模型和方程的专业论文。为数学而数学的倾向促使很多研究者乱套模型、公式,甚至迷失在皇帝新衣般的数学欺骗中,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四是一些经济学者陷落在数理经济学的困惑中,忽视研究经济学所必备的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修养,所写的论文往往思想浅薄、模型芜杂、枳味浓重。

弱者跟风,强者自立。我国经济学研究要更好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理论依据,必须革除弊端、着力创新。这也就是要依据我国国情,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经济学。这样的经济学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才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