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告诫全党,要切实增强政治定力,检验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所谓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也是党员干部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极强政治鉴别力的具体体现。
政治定力的强弱是一名党员干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定心定行之力、是立身履职之基。认真思考一下,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政治定力对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人生意义。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长期而复杂的新形势,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四个考验”“四种危险”面前打了败仗、锒铛入狱,成了人民的罪人?细究起来,就是因为他们信仰迷茫、名利至上,精神空虚、享乐至上,迷失在利益前,醉倒在酒色中。说到底,还是政治定力不强造成的结果。
那么,坚强的“政治定力”从哪里来,如何切实增强之?
从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中来。信仰是党的精神旗帜,是国家、民族实现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我们的信仰、信念是什么?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学习党史、军史,进一步打牢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坚持读经典、学哲学、悟原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始终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强意志之骨,自觉在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中体现坚强的政治定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从牢固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中来。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在深入基层一线中,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了解基层官兵的所思、所盼、所急、所忧、所恨、所爱;在同基层官兵严格实行“五同”中,孕育深厚的基层感情,始终带着感情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在放下官架子、拜基层为师、问计于官兵中,使自己所谋所断科学正确。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号令意识,始终做到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永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