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3)

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3)

保持对自身文化的定力

对自身文化的定力,就是坚定不移地守护和发展自身文化之力。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没有很强的文化定力,就可能“乱花渐欲迷人眼”,乱了阵脚,随波逐流,甚至成为异质文化的俘虏。

保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的定力。我们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自身文化的根本属性。保持对自身文化的定力,最根本的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只有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有定力,才能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保持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定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化发展及其价值的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认识世界各种文化包括我们自身文化的优长和不足,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妄自菲薄,以恒久的定力、海纳百川的胸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保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这棵枝繁叶茂大树之根。文化的不同根本上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生命力源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核心价值观上缺乏定力,必然导致对自身文化缺乏定力。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也多元多样。对这些价值观作辩证分析,就会看到它们的鲜明阶级性和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精华,是决定中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文化立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在当今回旋激荡的文化潮流中牢牢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