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盘点(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盘点(2)

踏石留印“动真”,抓铁有痕“碰硬”,立说立行“真改”,即知即改“实干”——定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成效一:进一步树牢了群众观念,筑牢了宗旨意识。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补了课、心灵上充了电,在精神上补了钙、作风上洗了尘,在行动上提了速、工作上增了效。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思想行动更加自觉。大家普遍认识到,始终做到群众立场不能移、群众路线不能丢、群众感情不能变,才能在思想上更加尊重群众、感情上更加贴近群众、作风上更加深入群众、工作上更加依靠群众、生活上更加关心群众。

成效二:进一步坚定了政治立场,提升了党性修养。

定西市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以“三苦”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把扶贫攻坚、双联行动、灾后重建、招商引资、效能风暴“五大行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课堂,从一个个民生细节抓起,从一件件具体实事办起,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触动了思想、触及了灵魂、提升了党性修养,增强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定了模范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

成效三: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促进了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务实效、文山会海、学用脱节、弄虚作假、工作疲沓等形式主义的问题,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任人唯亲、好大喜功等官僚主义风气,精神颓废、不思进取、计较待遇、追名逐利等享乐主义现象,铺张浪费、违规建设、大吃大喝、大操大办、节庆泛滥、超标接待等奢靡之风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遏制,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成效四: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不断规范城乡低保、危房改造和廉租房管理工作。通过以解决对象确定不准、“人情保”“关系保”等城乡低保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1865户37288人,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保障对象466户1272人。全市有效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对滞留闲置、套取资金、挤占挪用等9个方面的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全市积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派76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担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常务副书记,选派362名党建指导员驻点指导,目前全市33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已全部按时限要求得到转化提升,其中晋升为“好”的87个、占25.8%,“较好”的221个、占65.6%。针对信访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有权处理机关主体责任、信访联席办督办责任等“四个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共接访80场次,协调解决重大疑难信访积案75件。活动中,市县区信访部门受理来信来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4%。

成效五: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大力推行驻村联户全覆盖,全面实施乡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统一食宿和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整合服务资源,构建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村民小组便民服务点、干部担任代办员为核心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民事代办”服务,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3.23万件,走访群众52.3万人次,帮助解决难题10.2万多个。全市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坚持以包片走访和志愿服务为重点,健全完善街道社区干部和在职党员直接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全市62个社区党组织共设立党建工作联络、政策法规宣传等9类4520个服务岗位,20301名在职党员走访群众4.9万户,结对帮扶困难家庭1.2万户,化解矛盾纠纷504件,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整顿、环境美化等公益活动4.8万多人次,解决问题2107件次,实现了联系群众“无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市以深化双联行动为重点,健全完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服务群众解民忧机制。采取领导干部增加联系户、动员社会力量扩大帮扶等举措,全市1433个单位联系1721个行政村,66711名干部职工及社会人士联系104311户特困户,实现了所有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和贫困村的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中的主渠道作用,对今年确定的13.65万名减贫人口核定到贫困户,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编制第一批扶贫项目计划,做到“四到户四落实”。市上充分利用电子民生平台听民声、察政失、解民忧、连民心,截至9月20日,市电子民生平台共受理各类诉求和意见建议6.6万件(次),有效转办3.3万件,办结3.1万件(次),办结率达92.9%。电子民生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称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定西模式”。

成效六:突出定西特色实施先锋引领,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

定西市委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维护和谐稳定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扎实开展“发扬‘三苦’精神,争当‘五个’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成果。围绕解决“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措施,做到贫困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扶贫管理精准“四个精准”和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四个到村到户”,对全市869个贫困村都确定帮扶单位、派驻驻村工作队,引进41家省市外企事业单位与5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对今年确定的10个乡镇139个村16.5万减贫人口制定扶贫攻坚流程图,实行“挂图作战”。市县区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硬化建制村道路1495.6公里;完成易地搬迁项目157个,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434个,新培育养殖专业村188个。二是联村联户持续深入开展。全市把双联点打造成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为联系村、户捐赠农膜957.5吨、化肥4万袋,帮助新建蔬菜大棚500座、养殖暖棚5738座,引进牛3822头、羊19152只,帮助修建乡村道路897公里、危房改造3555户、农电网改造4087户,共协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近4亿元,累计投入资金达6.88亿元。三是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市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时限,严格落实规划内容和建设标准,加快重建进度,提出“大干三个月,确保取得年度灾后重建决定性胜利”的要求。截至9月20日,由定西市组织实施的1257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726个、开工率57.8%,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全部完成,重建住房全部开工,完工4.5万户、完工率66.5%。省内异地安置开工建设住房580户,178个教育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工121个,帐篷学校已全面消除,秋季学期全部正常开学。72个卫生院(室)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省交通厅下达的457个农村公路项目已开工建设70个,完成投资272万元。五是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通过组织开展“千亿元大招商活动”,在优势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项目、重大物流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2个,到位资金257.79亿元、增长42.5%。五是机关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围绕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努力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优化政务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工作效率等“五大攻坚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工作落实不力、行政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的69个单位、384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对承办不认真、答复不及时、基层群众有意见的11起43个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对146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848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对有信访反映的11名干部进行了函询;共排查各类廉政风险点近7万个,制定防控措施7万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20%,会议费下降41.8%,全市查处违反规定的问题179起36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1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