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改作风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也带动了民风社风的好转,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紧盯重要节点打响正风肃纪“攻坚战”。整治公款相互送礼宴请,清理各类节庆活动,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严禁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等一系列具体而又有力的措施,让公款吃喝显得“扎眼”、高档节礼变得“烫手”,取得了明显实效,得到了群众认可,同时也为转作风深入治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日新”到“日日新”,从“一事新”到“事事新”,清新的党风政风,让人看到了新气象新变化。不过,也还有不少人存在一定的顾虑:改进作风会不会成为“一阵风”?联系群众会不会成为“空对空”?因此,在各地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要求:查摆问题要深入实在,谈心交心要全面深入,对照检查材料要见人见物见思想,开展批评要动真格有辣味,督导责任要落到实处。也就是说,以转变作风为标志的这一活动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攻坚战,意味着要“啃硬骨头”。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事实上,制定一个好的规定不容易,把规定落到实处更不容易。落实与反落实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好作风与差作风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你强我弱的博弈日趋激烈,稍有不慎,功亏一篑。各地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啃硬骨头”的毅力,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加大督查力度不松劲,加大惩处力度不手软,以强大的正能量遏制不良之风的卷土重来。

持久战,意味着作风建设要“造铁笼子”,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持续管用的机制,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有实效、起长效。作风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永远在路上”的永恒课题。改进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抓下去。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在“常”“长”二字上下工夫,步步深化,久久为功,把干部作风一步步拧紧。既要及时总结、着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又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把作风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使作风建设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用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干部行为,决不图虚功、搞形式,从制度层面防止不良之风的回头和反复。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形成抓落实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征诸现实,衡诸长远,宜建立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统筹协调贯彻落实工作,确保作风建设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中央八项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们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意志和毅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劲道,毫不动摇打好改进作风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