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要有 新观念新方法新标准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要有 新观念新方法新标准

对当前社会思潮的若干观察

(一)反腐倡廉,党的形象显著变化

毫无疑问,在民间,无论“左、中、右”,普遍都对中央大力反腐、狠抓廉政建设拍手称快!

特别是周永康案公布后,舆论中出现了从把反腐视为“一阵风”到视为“动真格了”的重大转折,党在公众中的形象显著改善。

但人们对于“打老虎能否进行到底”,“众多苍蝇能否被拍住”,能否在治标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有普遍的期待,也有普遍的疑虑。期望、观望者众多,坚信一定能成功、或者一定会失败者相对较少些。

所以,反腐败斗争现在只是初胜,还不是决定性的大胜。这时如果半途而废、煮成夹生饭,甚至是由此倒退,人心必将严重流失。这就表明,反腐倡廉还需“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才能够取得决定性的大胜利。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共识与新困惑

十八大后,人们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逐步地燃起了新的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则使之急剧地达到了高峰。改革派欢欣鼓舞,自由派普遍认同,所谓“左”派则在强势舆论下突然沉默了。从总体上看,整个社会大体上达成了一种改革共识,即认同三中全会的改革方向和路径选择。

但今年初春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来自上层和下面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信息让很多人深感困惑,某些人甚至表示又搞不清中国究竟是要往哪里去了。

比如,按照邓小平时代以来的传统,新的改革开放总是与新的思想解放和宽松政策相配套的,多数人也都认可这种配套做法。但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的舆论力度并不大,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左”倾思想回潮的现象,这就使许多人感到非常困惑,又不知道未来是要往哪儿去了,或者是提出了各种相互矛盾的解读。

又如,习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强调了要搞法治,但在实践中,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公检法行为却屡屡出现,这又使许多人特别是法律界人士深感困惑。

再如,在经济领域,有的部门制定的“改革方案”实际是与三中全会精神相背的,有的是有部分出入的。这使经济学界也出现了新的困惑:经济体制改革究竟往哪儿走呢?改革会不会又成了一锅夹生饭?

总之,人们又困惑了,又搞不清未来的方向了。这就是当前的最新动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