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良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2)

争做良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2)

争做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党员干部就要具有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敢于担责、敢于亮剑、敢于改革、敢于抵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要争做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临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但是,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却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敢作为,不愿作为,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党的自身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党员干部要当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必须切实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勇气,革新除弊,敢于向违犯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纪律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争做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党员干部就要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本色,正确对待权力、名利、人情和家庭。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恪守廉洁从政的本色,严以用权,保持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遵纪守法是党员干部从政的道德底线,也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够正确对待权力、名利、人情和家庭,打造“朋友圈”,编织“关系网”,以权谋私,对法纪或是“畏而不敬”,或是“敬而不畏”,总以为法纪就是“枷锁”、限制自己手中的权力,面对党纪国法视而不见,我行我素,不知不觉陷入“温水效应”中,不能自拔,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就是不“敬畏法纪”的下场。所以,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端正自己的价值追求。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总之,争做良好从政环境的经营者是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良好的政治生态离不开每个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党员干部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多输出一些正能量,才能汇聚“浩然正气”,形成良好的从政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