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看看企业家说了什么

总理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看看企业家说了什么

原标题:总理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3日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与会发言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按顺序分别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亿赞普集团董事长罗峰、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红、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

有接近高层的官方研究人士对本报称,按惯例,本次座谈会应该是年度内最后一次,一方面是周期性了解各方面人士对经济的意见和看法,另一方面,此时又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也是听取外界意见建议的方式。

这位官方研究人士表示,过去经济座谈会邀请的人士,通常以研究中长期经济和重大领域问题的著名学者为主,李克强就职以来召开的6次座谈会,则大大提高了企业家和市场化专业领域经济学家的比例。他认为,这不仅意味着高层在决策中注重更广泛的民主,同时也显示对中国经济的布局正在朝着更深入、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经济学家有什么看法

在昨日的八位发言人中,前四位都是经济学家。

针对经济下行的诸多讨论,李克强昨日在座谈会上再次明确,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善于从纷繁多变的经济现象中把准运行的主脉,更要看清发展的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梳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预测报告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机构认为中国要完成全年GDP7.5%的增长目标比较困难,但预测值均在7.0%以上,属于政府所界定的“合理空间”。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下行趋势难以改变,但调整方式是好的。”李迅雷近日公开表示,制约潜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供给的减少,包括老龄化问题、投资增速减缓等。

李克强昨日分析称,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判断,基于经济增长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在发展中使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我们要更加注重用着眼长远的办法解决现实难题,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汇聚新的动能,更多把劲使在提质增效和民生改善上,推动科学发展、升级发展。”李克强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

在此次出席座谈会的经济学家中,谨慎悲观派的出席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后续刺激政策的预期。比如,沈建光和李迅雷一直都是市场上呼吁出台更多刺激政策的代表人物。

沈建光在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就表示,应该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推进改革而不是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倒逼改革,后一种情况下经济风险更大,不可取。

至于稳定经济的政策,在沈建光看来,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路径实现。

“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尽管目前的定向降准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主要是对冲影子银行收缩造成的负面影响……鉴于目前20%的存款准备金率有非常大的调降空间,降到18%、16%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对经济也有帮助。这样的货币政策能更有效地稳定经济,更好地推进改革。”沈建光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沈建光也称:“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工具,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财政政策可能会更好。”

与沈建光类似,李迅雷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比较悲观,他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的定向宽松部分替代了财政政策,长期而言不可持续,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而言,更有效的方式是财政刺激政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