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大时代里的中国经济(2)

读懂大时代里的中国经济(2)

这一届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之时,中国的十八大刚刚过去两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过去一年,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才过去10来天。

如果在未来回望这个时代,会发现这的确是个大时代。从十八大到APEC北京会议的两年间,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更多的变革正在发生。中国经济唯一不变的是改革,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中国经济有着法治精神保驾护航……如果总结这两年的中国经济,我们会发现一些可喜的趋势与变化。

读懂中国经济 必须信奉改革

11月9日,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中,24次提到“改革”。

这绝非巧合,数字有时候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改革”二字出现了137次。而在被视为“全面深改元年”的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并直言“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如果我们关注每一条改革措施,会发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60项改革任务,几乎已经全面启动,其中的任何一项,所带来的影响都难以估量。

不妨先说说公平。

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3个“1亿人”,数字大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口数。

与之相伴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今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让每一个人享受公平的公共福利,通过公平刺激发展,中国改革决心很足。

改革进入的是深水区,这意味着破除利益阻碍,需要的不仅是规划良好的蓝图,还要有破冰的勇气。

被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形容为“系统性重构”的财税体制改革,舆论广为关注的央企改革,将节省上千亿“三公经费”的公车改革……细数过去一年多来的改革,啃硬骨头是常态。

在APEC开始前一周,习近平刚刚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像这样的会议,在这个“全面深改元年”中,已经开了6次之多,涉及到的都是大问题,都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改革,应声落地,马上就开始实施。

“快马加鞭,一鼓作气,这样的强度使人们对改革更有信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

改革的力度体现在简政放权中,“看得见的手”管得少了,市场的活力开始“井喷”。

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章泽透露,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到今年9月,国务院已分7批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这意味着,作为国家部委权力象征的审批权,已经有四成下放,而这一过程仍在继续。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一旨在降低准入门槛、减少筹建成本、主动简政放权的政策,正在不断地释放红利。在11月9日的演讲中,习近平也不无自豪地表示,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60%以上。

当下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相信市场的力量,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同样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市场”二字出现81次之多,中国对市场的作用如何理解?《决定》中的话在过去一年被反复引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当然,改革一定会有阻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认为,哪怕阻力再大,本届政府也拥有突破一切障碍的决心。从目前的改革措施来看,本届政府是遵循了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来把不同的事情进行排序,并强调改革会进一步推进。“也就是让一些阻力和障碍感受到压力,不要再存侥幸心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是很足的。”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