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把领导讲话的特点写没了
对文字秘书而言,为领导起草讲话稿是常规工作,但这种常规中却蕴藏着许多的“非常规”。不同的领导所处的岗位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讲话的特点也不一样。有的领导讲话激情四射、洋洋洒洒、文辞斐然,有的领导讲话思维发散、引经据典、知识渊博,有的领导讲话以小见大、抽丝剥茧、逻辑严密。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在领会行文意图的同时,还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从而准确表达领导的思想、体现领导的个性、展示领导的风采。唐朝诗人吴融,进士及第后任宰相韦昭度的掌书记(相当于文字秘书),一开始其文稿常常被韦昭度弃置一边。后来,吴融明白了症结所在,受命起草文件报告尽量模仿韦昭度的风格,果然得到韦昭度的赞赏和喜爱。对于文字秘书而言,模仿领导的语言风格只是做到“形似”。形似是“表”,神似才是“里”,而要达到神似的高度,仅在文字上搬来搬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增强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全面把握领导谋划全盘、驾驭全局、处理问题的思路,学会与领导同步思考、同频共振,补上历练不足这块短板。胡乔木担任毛泽东同志秘书后的第一件工作是协助毛泽东编辑、校对《六大以来》清样,正是通过对六大以来文件的整理、编辑,使他对党的历史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和行文特点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因此能够很快适应毛泽东文字秘书的工作,并在这一岗位上工作长达20余年,成为党内赫赫有名的大笔杆子。
二、别把自己的风格写没了
李瑞环同志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当运动员,个子高的人去打篮球、排球;个子矮的人去搞体操、跳水。唱京戏,个子大唱武生,扮姿帅;个子小,就去演武丑,半径小,折跟头方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抓住了自身特点就有利于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机关文字工作也是一样,公文写作虽然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但并非要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文字工作者往往有自己擅长的某一方面,有的长于叙事,有的长于推理,有的语言精准,有的脉络清晰。好的文字秘书在领会领导意图的同时,善于将自己的风格融会贯通进去,这样公文质量自然得到提高。言简意赅、有效实用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文风。1975年,邓小平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文字秘书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与领导之间也是“互动”关系,高质量的公文反过来会对领导产生影响,获得领导的认同,对机关工作产生正效应。阮瑀随曹操出行,骑在马上为曹操撰写致韩遂的信,“书成呈之”,曹操提笔欲修改,“而竟不能增损”。作为文字秘书应当坚持自己独立的风格,哪怕是起草一个小通知,也应精益求精、体现风格,一看就知道出自谁手。否则或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或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不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是写不出、也写不好领导认可的公文的。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