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发展包袱重,加快经济发展靠什么提速增质?告别了“全天候”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打造战略支点往哪里聚焦发力?走一般传统产业发展路子肯定不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湖北时指出,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经济就不可能由大变强,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会议里,又不能因为困难重重或外部环境变化而放慢脚步。一遇到转型难题就心生畏惧,一碰到经济下行就犹豫不决,消磨了转方式的决心,松懈了调结构的劲头,不仅战胜不了眼前的困难和挑战,还会贻误时机,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抓经济转型必须咬定青山,持之以恒。只有思想上、行动上坚定不移,才能够在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迈入新境界。
要坚定不移抓绿色转型。守住青山绿水,恩施仅靠“卖空气”就带来了旅游业的大发展;依靠“枯竭”倒逼,“千年铜都”的大冶也能在万亩花海中建起生态新城。绿色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把绿色放置于“决定生死”的高度,就是意味着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事关湖北发展命运的关键抉择。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有没有坚决放弃?新能源、生态环保产业有没有做大做强?作为拥有大江、大湖、大库区的生态大省,作为缺煤、少油、乏气的内陆地区,湖北永远要在价值观、发展理念直至灵魂深处始终绷紧这根弦,将绿色转型作为引导发展、推动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
要坚定不移抓市场转型。为什么要能减就减,让湖北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为什么要实行工商登记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管制、实行“先照后证”?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今年1月至9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了60万户,平均每天新增2235个老板,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户数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市场决定取舍”怎么才能“决定”?从哪里改起?就从政府不愿“松手”、不会“放手”、不善“援手”的问题改起。对于传统文化茧壳较厚、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湖北而言,“市场经济”是毋庸讳言的“比较劣势”,唯有坚定不移,才能打破惯性,拆除藩篱;唯有坚定不移,才能弥补短板,迎头赶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