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常怀忧国忧党忧民之心,“赶考”路上勇担当 (2)

李捷:常怀忧国忧党忧民之心,“赶考”路上勇担当 (2)

主持人:事实证明,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赶考”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就在人们认为“赶考”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提醒全党: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旧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时期再次提出赶考,背后有何深意?

李 捷:历史有时很巧合,当年毛泽东提出“进京赶考”一定要合格,不能像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又被人家给打出来,所以务必要保持“两个务必”的精神。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又面临的新考试。其意义主要在于我们党正面临着三个考验。

第一,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即2021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即2049年,我们要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这“两个一百年”意味着什么呢?自1840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要在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上实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拼搏的精神,要有一种百米冲刺的精神,要有一种为民族、为人民义无反顾的精神。这个动力从哪里来?就要从“两个务必”的精神上来,要从忧患意识上来,还要从一种不进则退、敢于担当的精神上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到了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就是告诫我们,作为执政党,我们的“赶考”永远没有结束。我们党始终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总书记说的中国之梦、民族之梦、国家之梦,同时也是人民之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再一次完成一个新的“进京赶考”的历史经验。能不能把这个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好,就要看中国共产党的真本领了。这是一大考验。

第二,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的考验。我们知道有一个规律,凡是胜利者都是在不断战胜我的过程中取得胜利,而失败者往往也是自己被自己打败。那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中面临着一个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战胜的过程。而腐败正是现在党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若想不断发展,必须直面问题,坚定不移进行反腐斗争。有人说,腐败就是我们党自身存在的一个毒瘤,是一个癌症,是不治之症。但是,我们并不相信这一套,它不是不治之症,是可治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深得民心。同时,还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反腐境界:首先要形成一种震慑,让他不敢腐。再形成一种制度,约束他不能腐。最后利用理想信念、党性教育打造一个思想的牢笼,让他不想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场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也关系到我们这个党和国家会不会因为脱离群众和腐败蔓延而变质,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第三,能否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考验。中国从来没有像任何一个时期,像我们现在这样,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当前的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不断努力,未来也将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中国近期一系列的外交举动——北京的APEC,澳大利亚的G20峰会,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也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的建设。其目的就是要为中国周边、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的广大人民带来更大福音,我们要在世界上建立一个更加广阔、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离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万万不行的,而这对我们党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这种能力和抱负,使得中国人再度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地站起来,同时也让世界再度辉煌。

通过发展自己而赢得世界,这就是总书记再一次的强调进京“赶考”的重大意义。这个事情做好以后,是对中华民族有意义,对我们这个党有利,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也有利的,这就是它的几大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