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谈判本身的复杂。
伊核问题谈判参与方包括伊朗及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欧盟等八方。谈判成员众多增加了协调立场的时间和难度。
(图片说明:11月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欧盟伊核谈判问题协调人阿什顿、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美国国务卿克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由左至右)出席伊核问题六国外长协调会时合影。)
伊核谈判内容繁杂,涉及大量专业和技术问题,需要进行仔细、复杂的讨论。在铀浓缩离心机数量、对伊制裁解除时间上,伊朗与西方各国分歧严重,短时间内难以弥合。在一些涉及到伊朗国防安全问题上,如帕尔钦军事基地核查及弹道导弹问题,触动到伊朗人对主权的敏感神经,难有后退余地。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朗的合作与核谈判同时进行。尽管两者结果并不直接挂钩,但无疑会相互影响。根据伊朗今年5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方案,伊朗应于8月25日前采取五项措施向该机构提升透明度,但该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本月20日说,伊朗仍未向该机构提供其中两项即高爆试验和中子输运研究的信息。双方合作的波折,给核谈判增添了变数。
(图片说明:11月2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天野之弥当日说,伊朗仍未向该机构作出任何解释和提供信息,以澄清其对伊朗可能秘密发展核武器的怀疑。)
再次,各国的立场都受到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掣肘。伊朗内部强硬派对核谈判及改善对美关系一直不以为然。本月23日,部分强硬派人士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一处核设施外游行,反对核谈判。美国政坛内部也不乏对核谈判的反对声,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威胁将阻扰任何其认为的“软弱的协议”。此外,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也对核谈判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在“与虎谋皮”。这些内外因素让谈判者难以采取灵活立场,最终使得谈判久拖不决。(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