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换挡期。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平均年增速达9.8%。如何看待放缓的经济增速?怎样的经济增速才算合理?哪些因素将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产生影响?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怎样的增速才合理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副主任闫坤
- 今年本市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2024-01-22
- 2023全年财政收入完成6181.1亿元2024-01-22
- 2023年北京市经济增速设定4.5%以上2023-01-16
- 增速转正释暖意——透视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经济“半年报”2020-07-17
- 如何让“三不”成为制度反腐“新常态”2017-05-04
- 【理上网来·热点解析】去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升2017-02-15
-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变革2016-05-23
- 让“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成为施政追求 2016-04-21
- 在2015年经济大数据中感受发展信心2016-01-20
-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变化2015-12-24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